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IPO重启“倒计时” 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将成大势所趋

6月5日是《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中国证监会此前表示,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

在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IPO重新启动、创业板推出等举措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

IPO重启“倒计时” 市场认识趋于理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表示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两个交易周过去,A股市场在经历初期对“IPO即将重启”的彷徨后,逐渐对新股发行改革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就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首个交易日,5月25日沪深两市曾大幅跳空低开,部分投资者认为新股发行即将重新启动,市场扩容将使股票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从而让A股市场“不堪重负”。但经过短暂调整,当日沪深两市均以上涨报收,有市场人士将其理解为“利空出尽”。

其实,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适时推出创业板,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等要求,并非部分投资者理解的“利空”,而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东兴证券助理总裁,研究所所长银国宏对记者表示,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作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市场,若同时具备融资功能将使我国形成服务对象丰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而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多事物都处在改革或开端阶段,各种制度衔接与改革难度依然很大,但仍然需要“一步一步”地试水,这样才能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也可以让投资者从这个市场长期受益。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新股即将重新得以发行,不仅可以恢复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经济复苏期让更多的实体经济企业获益,也有机会让投资者获利。“如果不只是功利地将IPO控制在相应的高点位发行,将可以让投资者有机会申购到更便宜的新股,有机会分享公司上市的成果。”李迅雷说。

创业板规模压力小 政策制度已基本完备

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功能,不仅需要完善交易所主板的融资功能,也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板等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这对于一直缺乏有效多层次市场的中国股市将影响深远。

虽然有部分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推出同样理解为扩大股票供应量,但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来看,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并不大。李迅雷说:“创业板上市公司所需要的融资规模本身较小,虽然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帮助并非迅速见效,但也不能因为小就不推出创业板。”

对此,业内专家均认为创业板在制度性建设上已准备就绪,有专家认为,除了后续还会出台《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交易规则》外,创业板的推出在政策上基本已经完备。

而在推出的时机上,丁剑平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发行股票与创业板推出都处于平稳期,但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价格仍需更加市场化。而李迅雷则表示,由于未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均较小,目前较为担心创业板推出后会遭到市场的恶意炒作。

未来国际板建设将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

5月11日,上海对外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表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交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等。而汇丰银行、纽约泛欧交易所等也公开表示,希望可以成为首批在国内上市的境外注册公司。

自2006年、2007年中国A股市场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股权融资市场后,有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使得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业务比例日益提升的外企,在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为大势所趋。而未来国际板的建设,不仅将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功能,并有望成为加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的一个切入点,而且还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记者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股票主板市场、外汇交易中心、Shibor运行所在地,具有发展国际化资本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应定位于围绕人民币资产的各项业务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做文章,而其中加快发展外资机构在华的人民币投资、融资业务,将有望成为上海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并成为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举措。

赵锡军认为,从宏观上看,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下加快发展并走向国际化,要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相联系,这样才能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从微观上看,包括外资银行、外企在内的机构来华投资,资本需要也在增加,并希望得到人民币资本对其进行补充,而这恰恰是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可以为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所运用与把握的机遇,即把上海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建设成国际金融资本的集散地,既可满足外资机构的投资需求,又可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