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2日

注册 / 登录

核酸检测是门好生意吗?上市公司净利润暴涨数十倍

做核酸检测,这些公司2020年"疯狂暴富"。

文丨BT财经

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核酸证明成了归乡人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据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约4000万人次。若以80元/次官方指导价且不计隔7日需复测来算,光一趟春运,核酸检测市场收入就至少高达1360亿元。

拥有对千亿级别的市场增量,核酸检测跃上风口,很多人没发现,这笔生意可太赚了。

真的比卖水还赚钱!

先上一组数据,直观感受下核酸检测到底有多暴利?

 

核酸检测是门好生意吗?上市公司净利润暴涨数十倍

 

你没有看错,净利润呈现出数十倍甚至百倍的惊人暴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核酸检测概念板块中已有3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其中29家均为增长。

核酸检测试剂生厂商圣湘生物是该领域涨幅最高的公司,2020年8月才登陆科创板,被称为"抗疫第一股"。2020整年净利润就增加了25.2亿-27.7亿元,增速高达70倍!

这也让创始人戴立忠身家超过150亿元,跻身福布斯亿万富豪队列。

再看另一家核酸检测试剂龙头公司达安基因。2019年,达安基因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全年净利润出现下滑,仅为0.92亿元,却凭借核酸检测的生意,在2020年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1.86亿元净利,2020全年净利润预计可达到20-22亿元,差不多是之前五年净利润之和的4倍多!

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业绩也十分亮眼。

医疗诊断机构巨头迪安诊断预计2020年盈利7.12亿-8.16亿元,同比增加105%-135%;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金域医学2020年累计检测超3000万人次,预计2020年可盈利14-15.6亿元。

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员工向媒体表示,其公司去年5月才通过资质审核,核酸检测就已成为贡献最高的收入来源,年终奖都提前发了,今年1月份工资还会翻番。

这还没完,除了利润增速,核酸检测生意还有一项惊人的数字--毛利率。

早在2020年3月,国家就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和公立医院实行价格双轨制。也就是说,第三方检测机构有自主定价权。

当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价格多为200-400元/人次。但实际成本呢?据政府公开的采购信息可知,提取类试剂价格平均为10元左右,检测类试剂平均价格15元左右。

如此算来,核酸检测试剂的利润可以高达80%以上!事实上确实如此,达安基因在2020年半年度财报中披露,其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毛利率为85.39%。

相比农夫山泉60%的毛利率,果然是比卖水还赚钱!

核酸检测服务机构还需要增加人力、设备、运输等成本费用,毛利率相对低一些,但也能达到50%左右,也是相当可观。

如今,核酸检测已成为一项刚需。国家提出要求,县级医院都要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这除了带动第三方检测机构进一步增长之外,也大大激增了相关实验设备的销量。

据报道 ,圣湘生物的相关仪器PCR检测仪在2015-2019年这五年里销量不到1000台,结果2020年仅一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6000多台。据悉,有些仪器厂商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

有意思的是,核酸检测产业还衍生了不少偏门营生。

有人干起了微商代理,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广告,每拉到一个人头就有5-10元的佣金。据媒体报道,有的微商一天能介绍100来位客户,一天收入千元左右。

不过,也有人动歪脑筋,选择出售造假的核酸检测报告。最近一则荒诞新闻,山西一复印店老板通过修改名字及身份证的方式出具了11份假核酸检查报告,赚了200元,结果被行政拘留15天,罚款1000元......

风口之上,也不是谁都能飞起来啊。而且,这个风口的红利期恐怕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暴利为何难以长久?

核酸检测不像口罩,是个有门槛的生意。

门槛倒不是做检测试剂,而是审批。据业内人士表示,致病性病原体相关检测试剂,属于体外诊断试剂的第三类,也就是医疗器械中的最高审查级别,正常情况下,核酸检测试剂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拿证需要3-5年,甚至更长。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药监迅速启动了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扩大供给。一些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正是抓住这个机会,早早上车,抢占了市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审批门槛降低,大量企业入局,市场已经出现了供给过剩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核酸检测试剂并不是To C的产品,而是To B/To G,依赖于医疗机构的集中采购。

首先,集中采购中标者多倾向于产能强、技术高的龙头企业,对于中途转换赛道想在风口分杯羹的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

据公开资料,截至12月底,药监局批准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多达24款。2020年4月以来,全国各省已开展16场试剂集采,而这24家只有19家企业入围。其中,达安基因全部中标,安图生物、东方基因和优思达三家企业均只中标1次。

更重要的是,集采是压缩利润空间的直接原因。

可以看到,各省市的官方指导定价都在一步步降低。以北京为例,从最早的180元降至120元,如今又下调至80元,且可以社保报销。

背后对应的就是不断下降的采购价。湖北是最先开始新冠检测试剂盒集中采购的省份,最终中标价格跟集采前相比已下调81%。1月29日,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更是明确要求,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价格原则上不得高于12元/人份;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价格原则上不得高于5.8元/人份。

以首批获得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证的企业之一之江生物为例,2020年一季度试剂盒的毛利率为87.96%,集采之后中标试剂的毛利率大幅下滑至50%左右,价格也从64.13元/人份跳水至15元/人份,降幅高达76.61%。

达安基因的价格更低,在浙江省最近一次集采中,其中标价格已经降至10元。圣湘生物则在2020年业绩预告中显示核酸检测试剂的最低报价仅为8.88元/人份,快要触底。

政府订单都是大订单,企业为了中标,基本上都已经将价格压到了极致。

当一个行业打起了价格战,基本上离盈利就远了。

此外,核酸检测服务端企业的负担还要更重一些。要想扩大市场规模,就需要不断扩建第三方实验室,这是个重资产的生意。第三方实验室的成本刨去试剂盒的采买,还包括检测相关的仪器、人力、防护费用等等。

PCR仪器的市场售价在5万元/台左右,好一点的要十万以上,但检测能力有限,每天连轴转可能也只是一千个样本左右。人力花费更大,核酸提取基本都是靠人工完成,不少企业为了跟上需求,临时大量高薪招聘检测人员。此外,配备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乳胶手套、样本保存管等还需要一笔费用。还有的企业搭建了自动化预约的后台,数据管理和风险监控都是隐形的花销。

这些一旦投入,都是大成本,搞不好还亏损了。所以,企业也要算笔账,不能盲目扩张产能,否则潮水退去,裸泳的就是自己了。

据悉,迪安诊断目前每日最高检测量为60万例,金域医学则不过35万例。

从金域医学的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到,虽然营收和利润都加速增长,但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上半年增长53.83%,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达到45.71%;现金回流更加缓慢,回款周期从98天延长至212天,现金流从2019年的95.81%降至69.76%,净现比从164.43%降至42.99%。

西南证券预测,华大基因的医学检测营收额将在2021年迎来60.5%的同比萎缩。其中,核酸检测试剂销量将从7500万人份萎缩至2000万人份。

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核酸检测业绩占比过高的公司,一旦业务大幅缩水,是否还能维持现在的高估值呢?

是否还有增长空间?

目前,核酸检测试剂仍处于"薄利多销"的红利阶段。但随着全球范围的疫情控制、新冠疫苗接种以及检测技术进步,供需将进一步趋于理性。

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不少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一些增值服务。比如,靠"时效性"和"高效率"拉拢生意,推出了2小时上门、2小时出结果等。

不过,这些并非长久之计。或许可以将目光投向海外。

据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出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10.8亿人份,截至2021年1月29日,有547家公司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取得了欧盟标准认证。

目前,华大基因、迈克生物、复星医药、安图医药、圣湘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核酸检测盒已通过美国FDA的认证。

在欧美疫情仍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无疑多了一条赚钱的路,而且利润不菲。

据悉,我国目前单日检测能力可达1亿人次,而美国在去年9月的单日检测能力也突破了1亿人次,市场需求庞大。

相比于我国政府集采的低价而言,美国试剂盒市场价格可高达20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中国生产出口价格约为40元人民币,同样称得上是暴利了!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女子在免费检测站做完核酸检测后,却被告知要支付2718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其中核酸检测费210美元(约合1359元人民币),其余2508美元则为实验室服务费,价格令人咂舌。

而美国保险公司并不支付实验室服务费。对于一些在海外有实验室的企业而言,这无疑也是一笔大赚特赚的的买卖。

据媒体报道,有企业乐观估计,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试剂盒2020年的销售额能带来其自身2019年近三分之一的净利润。

药明康德在财报中指出,随着海外客户订单的较快增长,以及公司产能利用和经营效率的不断提升,使公司整体2020年下半年营业收入实现强劲增长,同比涨幅超过30%。达安基因也曾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的出口销售占比约为20%。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冠给核酸检测行业带来了一次爆发机会,但随着疫情逐渐趋向新常态,核酸检测不会一直是这些龙头企业最赚钱的板块。

事实上,从核酸检测所在的ICL(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行业的商业特征来看,就注定了是一门细水长流的生意。

ICL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供应链长,涉及环节众多,成本高昂。龙头会生存得比较好,因为有较为稳定的运营和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持续赚钱。但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很难出现垄断寡头。

从市场发展来看,根据国家卫计委预测,ICL (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行业将在未来数年保持年30%高速增长,2020年将超过250亿元,2021年将超过300亿元。

简单来说,市场是有的,钱也能赚到,但是不要指望暴利天天有,核酸检测的风口正在收紧,你确定还要上车吗?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