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嘀嗒再递上市申请,顺风车业务能撑起百亿估值吗?

文丨BT财经 AWM

去年10月,嘀嗒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于6个月内未更新上市申请材料,嘀嗒的首次IPO已在数日前失效。当市场以为嘀嗒上市之旅或就此作罢,没想到嘀嗒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4月13日,嘀嗒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重新向上市发起冲击,若募资计划没有改变,则嘀嗒此次将融资5亿美元,预计估值约百亿元。

接连两次递交招股书,可见嘀嗒真的很缺钱,然而其单一的顺风车业务能撑起百亿市值吗?

滴滴阴影下的嘀嗒

很多人都以为,顺风车业务是滴滴创造的,殊不知嘀嗒才是顺风车的"鼻祖"。

2014年,滴滴和快的分别背靠腾讯和阿里,搞烧钱大战争夺网约车市场,新成立的嘀嗒思量自己既没钱也没实力,肯定无法插足其中,于是嘀嗒就推出了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也就是如今所谓的顺风车业务。

当时开展顺风车业务的全国只有嘀嗒一家,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虽然刚刚成立,发展却十分顺利。不过好景不长,这个业务护城河并不高。2015年,滴滴也入局了顺风车业务,此后嘀嗒一直活在滴滴的阴影之下,以至于世人皆称,顺风车是滴滴创新出来的。

滴滴虽是后起之秀,但由于网约车积累的客户,其顺风车业务无论司机还是乘客都呈指数级的增长,而嘀嗒的月活人数一度停滞不前。

数据显示,2017年嘀嗒的平均月活乘客只有不到60万,月活车主不到20万,而滴滴2017年平台的总用户数已高达4.5亿,共10.5亿人次使用了滴滴顺风车/快车拼车服务。

不过,很快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也遇到危机,2018年滴滴顺风车的命案震惊全国,滴滴被迫下架整顿顺风车业务。

2018年,嘀嗒加大宣传力度,为不断向顺风车业务"输血",嘀嗒还涉足出租车业务,希望将出租车的业务吸引到顺风车业务上来。2018年嘀嗒的网约出租车业务虽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却支出了2786万元的服务付款和4.47亿元的用户奖励。

不断加码下,嘀嗒又重新回到顺风车老大的位置,2019年嘀嗒顺风车已达到66.5%的市场份额。但此时的顺风车业务不再是嘀嗒一家,高德、曹操、哈啰、首汽约车、T3等公司也都纷纷入局网约车、顺风车等出行领域。虽然没能撼动嘀嗒的老大位置,也都分得一杯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顺风车业务之所倍受行业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其成本低,只要平台有流量,通过连接乘客和用户就可以拿到抽成,是流量变现的最简单的方式;而且顺风车的市场前景较大且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顺风车全年交易规模达1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顺风车市场总规模预计达到5000亿元以上。

因此,滴滴也不会轻易放过这块大蛋糕。2020年,滴滴宣布重启顺风车业务,随即推出了顺风车平台花小猪。

花小猪上线以后,利用价格优势再加上滴滴的流量输送,迅速占领顺风车市场,易观千帆发布的《2020年11月移动APP TOP 1000榜单》显示,花小猪以2060.1万的活跃用户量排在151位,而嘀嗒以658.5万的活跃用户位于第346位,活跃用户还不到花小猪的三分之一。

嘀嗒如此着急上市,或因为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嘀嗒想要活下去必须有资本加持参与争夺。

单一业务何以撑起百亿估值?

从嘀嗒的营收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顺风车业务、广告业务和网约出租车业务,但绝大部分营收来自顺风车业务。

财报显示,2018年,嘀嗒还没有网约车业务,顺风车业务营收为7792万元,占总营收的66.3%;到2019年,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后的第一年,嘀嗒的顺风车业务营收达到5.33亿元,占总营收的91.9%,而广告营收只从2018年的3967万元增长至4100万元,增加还不到200万,占总营收的6%,网约出租车营收占1.1%;到2020年,其顺风车业务依然有近90%的营收占比。

然而,随着行业加剧,花小猪的猛攻,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势必会受到巨大冲击,到时嘀嗒的业绩增长点又在哪里呢?

没有滴滴顺风车压制的那几年,嘀嗒的盈利能力尚可,招股书显示,嘀嗒早已实现盈利,其中2020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43亿元,毛利率高达87%。但嘀嗒的网约出租车业务却还处于毛亏损状态,数据显示,嘀嗒的网约出租车业务2020年实现1245元的毛利润,但支出2034万元的用户奖励之后,其还亏损近800万元。

另外,顺风车业务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政府部分监管力度加大,嘀嗒的安全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2018-2020H1,嘀嗒的安全成本在大幅度增加,分别为100万元,949万元和484万元。金额看似不太多,但2020年上半年嘀嗒同期员工的成本只有251.4万元,约只有安全成本的一半,而且顺风车想要顺利开展,这笔成本还会继续增加。

一个业务在"造血",一个业务却在"出血",而且前者"造血"的能力还在缩减,再加上滴滴的紧逼,嘀嗒的路并不好走。且国内的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他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多带来的挑战,嘀嗒的路未来何去何从?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