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2日

注册 / 登录

李礼辉: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数据统一是重中之重

“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数据统一是重中之重,数据的统一是金融监管统一的基础,没有跨机构、跨产品、跨平台、跨市场的数据库,要实现穿透式的金融监管谈何容易。”11月14日,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李礼辉指出,2018年是中国金融市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一年,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开放措施,同时逐步推进落地。整体而言,可以称之为“6+5”的金融开放政策。 其中,“6”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到51%,3年后不再设限;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公司一致。“5”包括鼓励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引入外资;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资产投资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审核,内外资一致;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的要求。

"6+5"的金融开放政策呈现三大特点:

特点一:国民待遇的全方位开放,必将引发金融市场重构

李礼辉认为,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重构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证券业保险业的市场比重上升,银行业的市场比重下降,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业相对均衡的金融市场格局。现在中国的保险业所占的比重是相对低的,证券业占的比重也不是特别高,银行业所占的比重太高了。这一轮新的市场开放,会带动市场格局进一步的变化,银行业也会进一步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可能会低于保险业和证券业,商业市场格局会变得更加均衡。

其次,外资控股的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市场比例上升,中资控股的金融机构不再独霸金融市场,可以形成中资、外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过去我们是开放了市场,但是对外资金融机构是有诸多限制的,这些限制在新一轮的开放后会逐步取消。

特点二: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从严监管同步,金融监管正在重构

李礼辉指出,金融监管的重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顶层架构。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调整优化央行和金融监管的机构布置、职能分配和工作流程,都做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重要的是明确综合化金融监管的职责,做实金融监管统筹协调机制,实现金融监管与机构监管的一致性,实现跨机构、跨平台、跨产品、跨市场监管的一致性,避免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复,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二是市场监管的层面,更加注重金融的创新。这又包括:

1、财富管理业务回归本源。资产管理业务新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理念。鼓励不同的金融机构按照相同的标准有序竞争。比如在资本端,允许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容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公共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投资者在明晰风险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打破刚兑。

2、互联网金融纳入规范。明确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实行规范统一的合规监管,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必须持牌经营,禁止打擦边球,明确网络支付的监管制度,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的比例。

3、实行穿透式并行监管。功能和行为监管并行,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行,有牌照的业务监管和无牌的监管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监管并行。穿透式监管,注重影子银行,禁止表内的资产虚假出表。

特点三: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金融科技创新同步,金融服务模式重构

1.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折叠。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他们应用新的技术,构建了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支付平台,突破了传统模式。另外,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2.以价值再造为纽带的协同。在传统的技术架构下,多方参与的复杂金融交易,难以实现留存的最优化,有些新的技术可以改变这种状态,比如区块链,这几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业务平台陆续出现,而且大部分已经出现了比较成功的产品。

3.以网络共识为纽带的虚拟。网络虚拟的金融空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在区块链、公有链的社区里是一种激励工具。

李礼辉认为,金融创新的变化有三个:折叠、协同、虚拟。这三点揭示了金融科技创新构成新的态势。新的技术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全新的经济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弱的变成强的,长距离变成短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有中介变成去中介,或者中介不是那么重要。这些都是颠覆性的创新,目前基本上是小面积的试水,但完全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建立高效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几个建议

第一,要注意维护金融安全。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够成熟,比如流动性不够高,透明度不够高,交易产品不够多,税赋不够优惠,一些法律和法规滞后,建设一个国际水准的金融市场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形成差异化金融产品线,更好地匹配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打开资本双向流动,投资者双向进出的通道。必须重塑金融市场规范,缩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切实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对于虚拟金融,应该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达成国际监管共识,尽管有点难,但我们还是要争取,建立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采取国际监管的一致行动。

第二,注意提高监管的效率。对于折叠的金融业态、金融监管应该穿透线上线下,地上地下,穿透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机构,能够区分法人、区分渠道、区分市场,形成一体化多维度的监管体系。

李礼辉认为穿透式的监管,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金融监管的空白和缝隙,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要更加注重穿透市场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也要主动适应监管的大原则。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数据统一是重中之重,数据的统一是金融监管统一的基础,没有跨机构、跨产品、跨平台、跨市场的数据库,要实现穿透式的金融监管谈何容易。

目前,金融监管各部门的统计标准存在差异,还没有办法形成金融一本账,应该加紧建立标准统一的金融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金融数据系统。国家应特别重视维护数字金融的安全,更加重视掌握数字金融技术的主导权,在数字发展方面有两个层面:一是注重数字金融的安全。二是应该掌握数字金融技术的主导权,加快推进数字金融技术的研发,加快制定数字金融监管的制度,加快研发数字金融技术的国家标准,加快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审核和验证体系。对网络的虚拟金融,应该加强国际监管和协调。

第三,固守金融的本源。金融科技的创新归根到底是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金融创新要开辟蓝海,任何金融创新都必须固本守初,金融科技推动创新和进步,也伴生风险和隐患,比如新的数据世界是大中心、分布式、数据云多元复合的结构体系,成功运行于大集中数据库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制度,未必能够适应新的数据技术环境。智能投资顾问和智能投资特别容易出现算法的同质化,这可能会引发顺周期的高频交易,加剧市场的波动。区块链、大数据核心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这有可能会导致技术的垄断风险和道德风险。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维护金融稳定。

成功的金融科技创新,第一、要满足四维制度的要求,就是效率要更高、成本要更低、要有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要具备社会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二、要保住双重的体现。即切实维护客户的权益,并有效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