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监管官员谈A股纳入MSCI 资本市场将逐步改革

21日凌晨,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当日晚间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介绍,证监会在与MSCI谈判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了“进得来、出得去,风险管得好”的问题,为满足国际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求,境外市场将能够推出基于中国股指的场内和场外衍生产品

 

  他表示,A股纳入MSCI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将逐步推出制度改革。相关部门将考虑进一步完善沪港通、深港通日交易额度管理,改革QFII制度,或者通过其他办法解决大规模资金进出的问题。交易所也需进一步提升市场监察能力,加大全球推介力度,把更多好公司留在A股上市,条件成熟的时候吸引全球公司到A股上市。

 

  在谈到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影响时,方星海说:“简言之,就是会有更多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他介绍,除证监会积极推动A鼓纳入MSCI指数以外,央行、银监会等部门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证监会和MSCI就A股纳入一事的谈判进行了较长时间,谈判主要围绕两个主要前提条件进行:

 

  一是A股的可投资性,即境外资金进出A股市场是否足够便利,沪港通、深港通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解决了这一问题,沪港通和深港通资金日限额的问题以后也将考虑逐步解决。二是如何防范A股价格波动的风险,即解决境外市场创设基于中国股指的衍生产品的需求,并解决推出衍生产品的审批程序问题,其间中国方面明确了两条底线,一个是不能影响国内金融稳定,另一个是重要的衍生产品流动性要留在国内。

 

  按照谈判结果,境外市场推出基于中国股指的主要衍生产品时,若为场内产品,需要经过中国有关部门同意,场外衍生产品则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这两个条件概括而言就是,进得来、出得去,风险管得好。”方星海表示,此次A股能够成功纳入MSCI指数,除了上述两个前提条件得到较好解决之外,也因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投资中国具有内在需求,并希望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他透露,原谈判过程中确定纳入的A股上市公司有230家,但最终宣布的时候少了8家,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处于停牌状态,且停牌时间超过50天,所以MSCI对其进行了扣除。“A股上市公司爱停牌,以后这些公司可能就不能任性停牌了。”在方星海看来,境外投资者更进一步进入A股市场,将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形成倒逼,促使其公司治理更加规范。

 

  A股纳入MSCI之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将逐步推出一系列制度改革。方星海着重提到了两点。

 

  首先,MSCI将逐步扩大纳入指数的A股股票数量,境外机构的投资资金也会逐步增多。虽然目前沪港通、深港通的日交易资金额度并未用足,但日后可能面临“不够用”的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将考虑进一步改革额度管理、改革QFII制度,或者通过其他办法解决大规模资金进出的问题。

 

  其次,他提出交易所的市场监察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跟境外投资者交流沟通也需要增加。“现在交易所有些坐地收钱,以后可能要求全球推介,把更多好公司留在A股上市,条件成熟的时候吸引全球公司到A股上市,丰富我们市场的可投资资源。”方星海说。

 

  另外,方星海还谈到,A股纳入MSCI可能会对资本市场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具体而言,A股价值投资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境外针对A股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出,将对境内衍生产品市场产生推动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得到推进,人民币会成为更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长期资金进入将有助于促使整个金融市场更加稳定,为改革措施的更快推出创造有利条件。

 

  就市场上有观点提出“境外资金进出A股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因素”,方星海回应称,境外投资者进出A股,可能会对外汇市场形成一定影响,这需要靠更加完善的外汇市场管理机制予以应对。他也提到,境外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都是长期投资资金,不是投机性资金,“是讲道理的、有序的,相信外汇市场能够应对。”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方星海认为A股纳入MSCI后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实现跨境监管,尤其是若境外市场推出A股相关衍生品,就涉及要与市场所在地监管机构进行协调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将坚持对外开放,对于将面临的监管挑战,我们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开放了。”他说。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