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专访 | 中国车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来了
中国车企在这场车能源革命中,将迎来一个国际化、全球化品牌发展极好的机遇。
文丨BT财经
特斯拉的市盈率超过1000倍、去年的冠军基金经理押注新能源、小米造车还只是个传闻股价就暴力拉升超过10%......
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反常的"卖爆了"。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4万辆和1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5.8%和238.5%,其中,纯电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16.6万辆和1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6.6%和287.8%。新能源汽车连续7个月刷新单月销量历史记录。
无论是在实体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或称"智能电动汽车")概念的火爆局面都仍在延续。
智能电动汽车究竟有何魅力?它的优势、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究竟怎样?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如何?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BT财经专访了著名汽车分析师梅松林博士。
梅松林:
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博士,拥有逾 20 年的行业工作经历,曾先后在全球知名的市场调研公司J.D. Power、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任职。工作内容涉及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咨询、培训等多个领域,深谙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
说起选择智能电动汽车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能想到用车成本低(一般中级车充电成本大概只有燃油车的1/10)、在大部分城市上车牌都不受限制。
除此之外,梅博士认为,在维修保养、智能网联等方面,智能电动汽车也有传统燃油车无可比拟的优势。
"电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响应速度非常快,传统燃油车的反应很慢。你对车说句话,或者车看着前面障碍物要去判断,这是以毫秒计量的。以电为基础,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电车跟燃油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从日常使用来看,新能源汽车没有废气、没有噪音。这一优势需要长时间在车里等人时尤为明显。"比如送孩子上补习班,很多时候要在车里等。冬天的话燃油车开空调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倒灌到车里会引起中毒,而电动汽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因为没有噪音,在车里看书、睡觉都不受影响。"
智能电动汽车的日常保养很简单,省去了传统燃油车换机油等日常保养环节,同时减少了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前几年,性能相近的智能电动汽车价格比传统燃油车高不少,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成本很高。随着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现在不仅电池成本大幅降低,能量密度、续航等方面也有了突破。再加上辅助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日臻成熟,成本也都在下降,智能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车相差已经不大了。这极大的提升了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电动汽车的低端市场被五菱宏光mini EV、长城黑猫、奇瑞eq 1等引爆,每个月销量都超过一万台,使得电动车市场从高端推进到低端、从一二线城市推进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让智能电动汽车的用户心智渗透率有了飞跃,市场做大了许多,这一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也随之大了许多。
基于其竞争优势,梅博士认为今年1月能源汽车销量暴增并不意外,并且认为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的"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预期达到20%,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销售主流"的计划很有可能实现。
多元玩家入局,机会在哪?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得到市场的认可,许多传统车厂、互联网巨头等玩家纷纷入局。
造车新势力们从被业界嗤之以鼻,到短暂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再到烧钱洗牌,现在,终于有一批头部企业脱颖而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传统国际品牌参与到纯电动车市场比较晚,但是有后来居上的态势。像大众、通用、福特、本田、丰田等传统车厂最具竞争力的是中端车市场,而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没有被引爆的恰恰是中端市场。
"我相信他们如果有动力的话也可以真正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梅博士对此充满信心。
互联网巨头多以技术入局,例如威马、通用分别采用了百度、微软的辅助驾驶技术。也有苹果、小米这样自己打造物联网的企业,准备从系统到造车都自己亲自动手。
梅博士认为,每个领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强项,多元化玩家入局,有利于通过行业集成利用各种最先进的技术,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汽车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集成的行业,供应链极其复杂,供应链上面很多供应商,扮演不同角色,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实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后造出消费者买得起的智能电动汽车。通过集成的方式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大家买到又好又便宜的车。从用户的角度讲,怎么给用户创造价值?如果你自己做,又不成熟,成本又高,最后转嫁给消费者,那是不负责任的。"
当然,掌握自研核心技术同样重要。例如,虽然威马使用了百度的阿波罗自动驾驶系统,但智能网联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即使现在的供应量再强大,也难保有一天被合作方和对手抛弃。
所以梅博士强调:"确保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硬件用起来,确保最先落地、量产,未来在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方面用自己的布局,这是当前和未来的平衡。"
中国车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
在造车这个行业,中国企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的传统燃油车制造历史悠久,产业非常成熟,而我国从新中国成立才开始慢慢在这一行业摸索,导致国产车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普遍只能靠低价策略揽客,国际市场上更是基本没有一个中国品牌把品牌形象建立起来。
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浪潮中,中国车企又处于怎样的竞争地位?现在特斯拉销量一骑绝尘,国产车是否又开始落后,即将走上智能拼低价的老路?梅博士认为,中国车企在这场车能源革命中,将迎来一个国际化、全球化品牌发展极好的机遇。
首先,目前智能电动汽车有竞争力的价位在60万人民币以下,60万以上的超豪华车依然以传统燃油车为绝对主力。而30至50万的智能电动汽车在我国已经实现了量产,比如蔚来车的ES6、ES8。能做高端车又能有不错的销量,这已经是惊人的进步、历史性的飞跃。等有一定的沉淀和积累后,我们的国产车就有可能在超豪华档位加入竞争。
其次,从高端向低端走是降维打击,相对轻松,但低端往高端走只是相对艰难,并非彻底走不通。尤其是在技术有重大变革之时,壁垒更容易被打破。
比亚迪就是很好的靠智能电动汽车"逆袭"的例子。比亚迪刚开始做传统能源车的时候,靠相对低的价格定位打开市场。这个策略虽然成功,卖的很快,但是比亚迪在消费者心中被定位成一个低端的品牌,在往高端化走的时候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
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比亚迪推出了中高端车型汉,卖的平均价格比以前所有车都贵,并且高端版本卖的最好。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以26-27万元为主的纯电动汉EV 12月份卖了9007台,"这是一个奇迹,基本上从低端往高端走应该说战术上已经成功了"。
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之后,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多次用"价格屠杀"对中国车企造成极大冲击。"中国市场很重要,它一定要占领这个市场,那就靠产品和价格两大利器。这个是大家都预见到的,也是市场发展方向。"梅博士评论道。他认为,中国的市场相当开放,这会给发展中的本土企业更大压力,但一定能促使大家都加速向降本增效方向发展,更快提高相关技术。
"要相信中国企业还是有竞争力,就像中国的手机一样,当时苹果、三星进入中国市场,想想当时中国的手机差距多大?今天的话,中国的手机市场基本上是由中国品牌垄断的。"从长远看,经过中国市场这一"试金石"检验,中国车企能发展的更好,在国际竞争中更有优势。
谈到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车可能会存在天然的歧视,梅博士并不担心:"这个经历,日系品牌在六十年代经历过了,在八九十年代韩系品牌也重复过了。大家开始在成熟的市场发展都是被歧视的,都是低价进去的,肯定有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走向全世界?中国做的东西,不管是代工还是自己的品牌,做的又好成本又低,相信大家还是很识货的,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取胜。"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