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马哈蒂尔访华成果展望 马来西亚政商代表怎么看?

4月底,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赴中国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也是他自去年再次当选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后第二次访华。

在他再度执政后,马来西亚政府先后取消了多个中资企业参与的大型项目,就此个别西方媒体开始炒作"马来西亚取消中资项目"议题,鼓吹"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受挫。在这种背景下,马哈蒂尔也被套上了"反华"的帽子。

在这次访华期间,他曾向媒体表示,"对东南亚地区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大机遇,马来西亚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马哈蒂尔也在北京见证了涉及东海岸铁路(ECRL)以及棕榈油贸易的两项备忘录签订仪式。

对于刚刚结束的马哈蒂尔中国行,马来西亚当地政商界是怎样评价的呢?对中马合作又有怎样的展望呢?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中总商会)联合英迪基金会(Yayasan Amal INTI)本周特地举办了"总理访华后:成果及展望"专题论坛,邀请了多位当地政商界代表深入探讨中国两国经贸发展最新趋势。

农产品贸易仍有潜力 希望更多合作

今年是中马两国建交45周年,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两国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连续三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投资国,去年中国在马投资几乎占到了该国外资总量的40%。

马来西亚原产业部长郭素沁在本次论坛上表示,中马两国经贸关系将继续加强,特别是在农业产品贸易方面将进一步深化。

"在2018年,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了213亿林吉特(约合352亿人民币)的农业产品,这占到了马来西亚农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12.7%。其中包括84亿林吉特(约合138.8亿人民币)的棕榈油,59亿林吉特(约合97.5亿人民币)的天然橡胶产品以及11亿林吉特(约合18.2亿人民币)的木制品等。"

郭素沁在发言中特别表示,自马哈蒂尔访华期间,中马双方签署了多个极具影响力的谅解备忘录。比如,马来西亚油棕局(MPOB)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CFNA)签署的关于提高棕榈油贸易及合作的协议。根据此备忘录,中国在最近5年内将向马来西亚额外进口190万吨的棕榈油,预计总值将达到45.6亿林吉特(约合75.3亿人民币)

据悉,郭素沁将于本月底启程前往中国,继续推介棕榈油以及其他大宗农产品。在问及本次出访的具体目标时,她告诉《财经时报》:"我们还在(目标)最终确定阶段。我们会参加一些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仪式,其中一个是和清华大学联合研究生物燃油。"

另外,她表示自己相信今后中马两国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会继续增长。特别是在本次马哈蒂尔访华后,已经收到了不少来自中国企业关于棕榈油及相关产品的咨询。

最后她补充说道:"虽然现在棕榈油价格非常低,在我们的推广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国际)买家。"

多方位合作 交流理解是基础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以及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马来西亚企业要如何才能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呢?

马中总商会总会长陈友信表示,马来西亚企业首先要承认中国企业在基建以及某些高新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这些领域两国企业有很多的很作潜力和机遇;同时,本地企业也要看到自身在国际化、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这些又是中国企业"出海"相对欠缺的东西,因此可以吸引中国企业来马来西亚投资,辐射周边国家。

不难看出,中马两国企业各具优势,如果能做到优势互补,必定能够实现双边互利共赢。但是几位论坛嘉宾和现场观众也表示中马双方在交流理解方面还需加强。常言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则源自心相通。虽然中马两国交流史源远流长,马来西亚当地华人众多,个别企业和个人由于心存误解或者利益分歧,对于来马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仍报以怀疑态度。

"我们说同样的语言,但是很多本地(华人)企业家表示他们"听不懂"中国企业家的话....其实还是没有做到相互了解",马来西亚国际经济交流协会主席拿督刘世衔在活动现场说道。 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告诉笔者:"要从文化以及教育的交流做起,特别是对青年人,毕竟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观点。"

马中总商会财经投资委员会主席陈云祥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中国企业做事比较低调,在马来西亚做了不少公益活动,但是没有去宣传,所以当地民众也不清楚。"因此,他建议在马中资企业需要调整工作习惯,适当的自我宣传,打造良好社会形象。

在回答现场观众对于中资企业"偏爱"中国籍员工的疑惑时,陈云祥直言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看,中资企业肯定是更愿意雇佣本地员工,但问题是有时候在马中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当地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了满足项目进度,必须从'外部'招聘"。

为了避免由此导致的误解,他建议中资企业进入马来西亚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弄清当地招聘渠道。对于一些当地暂时短缺的人才,企业可以预先告知马来西亚政府,提出增加外籍员工工作准证的配额数量,并通过企业自身培养或者与大学共同培养的模式,逐年提高本地员工的比例。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