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是什么群,加吗?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仿佛是一条线,将原来散落各处的“发展人”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如果能形成合力,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秀丽(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发展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你不上田野,中几次疟疾,是不可能理解什么是国际发展的,这是客观事实。”--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 程诚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
2018年5月4日,中国老、中、青三代“国际发展合作人”齐聚中国农业大学的咖啡厅,他们用各自的人生历程向大家鲜活地诠释了什么是“国际发展合作”。原来,它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在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沙漠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代的年轻人可以有不少途径参与到这个新兴事业中来,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引领国际发展合作的未来,扩展生命的地平线,告诉全世界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参加2018年5月4日 “南南合作与/国际发展合作洞见”的专家和学者
“国际发展合作”是什么?
“国际发展合作”是迭代之后的提法,提到它的前身大家并不陌生,国际援助。国际援助的真正兴起是在二战后,也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马歇尔计划之后,其中,联合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象征着多边援助的开始,而马歇尔计划,以及之后的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等意味着美国及之后的欧洲各国双边援助的萌芽,并一直持续至今。
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的重构,国际援助的实践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官方发展资助(ODA)显著下降,赠与成分减少,贷款比例提高,越来越多的民间机构参与进来,于是传统西方国家的无偿援助理论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合作援助之间产生了分歧。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群像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就诞生于这个风云变化的时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的使命是什么?
如果把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比作一棵大树,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新伦理基础是树的根,大学是树枝,人才是叶子,金融是树的循环机制,媒体和智库是风媒和虫媒,刚成立的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就是种树和护林的人。
1、树 根: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印象指数*****):一个真的会种玉米的博导,曾经长期驻扎非洲农村,手把手指导非洲兄弟种玉米的教授。在此不罗列李教授的一长串学术头衔了,因为任何头衔都不及非洲百姓的口碑那么生动。李教授不仅会种玉米,更是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李教授常常在大家为“术”层面的问题争论时,把问题带到“道”的层面。5月4日李教授在“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洞见”的沙龙中,拨开表面的云雾,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新伦理基础是什么?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需要构建一个新的伦理基础,如此才能超越西方”。
“所以年轻一代的首要任务是探索我们的新伦理基础”,李教授为已经在群里和想加入群的年轻人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这不是一个群的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的伦理基础,需要全体中国人深深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
2、树 枝: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主任齐顾波教授,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副院长徐秀丽教授,梁漱溟乡建中心主任张兰英,三位女士从早期开始一直从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她们未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构建学术共同体,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主任 齐顾波教授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发展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徐秀丽
3、循环机制: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员、常务副院长,徐佳君助理教授、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程诚为代表的一群80后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新秀,他们选择的研究领域更多地着眼于“造血金融”,简单地理解为,他们要解决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合作中,钱从哪来,怎么去,怎么回的问题。程诚研究员说,未来他要做的是“引10-20亿美金的中国投资到非洲去”。徐佳君副院长是清华第一届国际发展硕士毕业生,后从牛津大学回国,她谈起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知成合一”而不仅是“知行合一”的专业,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科,而不是纯理论的专业,因此不会局限在一个学科里面。她未来要做的是继续耕耘发展融资领域,希望发展银行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和转型的正面力量。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员、常务副院长,徐佳君助理教授(右)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程诚(左)
4、风媒和虫媒:植物的繁育离不开各种媒介,正如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要在受援国落地生根,必须要有传媒架起两国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的桥梁。一部分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正在从传播的角度做发展,他们希望帮助中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跟世界沟通,希望更多地把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对接中国的资源,给中国官方提供一个自下而上的视角。清研智库研究员,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梁梦柯、Diinsider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理学学士李博伦,他们之所以进入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都是早年从事国外NGO项目,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之后,亲眼见证了社会工作是多么重要。目前他们都在用传播的方式从事国际发展合作的事业。
清研智库研究员,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梁梦柯(右) Diinsider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理学学士李博伦(左)
5、种树和护林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于4月18日正式挂牌,从此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有了统一的官方管理机构。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国际发展合作署看上去只是国家的一个机构,但实际隐含的是整个资源和机构的整合过程。专家们对国际合作署的建言:首先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明确发展是什么,怎么实现发展,希望它能在总结梳理自己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能开放地吸纳西方的理论,然后找到自己的视角。其次,能够协同所有的资金,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崛起。再次,定向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更多的年经人进入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提供便利的渠道。
千禧一代,这样的群,你会加吗?
作者:财经时报 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