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巴士成中国“新名片” 中通客运与马来西亚开展技术合作
过去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报道,2018年全球共有42.5万辆电动巴士在运输载客,而其中95%以上都在中国。按BNEF估计,电动巴士已经占到了中国公交车总量的18%左右。
中国在公交系统电气化方面的努力不仅让全球每天少用20万桶石油,而且大大缓解了国内尾气排放问题,明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因此,不少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生产的电动巴士,电动巴士逐渐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11月11日(周一),马来西亚巴士生产及服务企业Terus Maju Services(简称:TMS)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通客车)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从明年开始在当地共同开发新型电动巴士。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在上个月正式宣布了《2019年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旨在推动具有可持续性的公共交通服务,并计划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安全性,从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就交通安全方面,他强调明年是中马文化旅游年,"预料将有300万中国游客访马,如果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将会给马来西亚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陆兆福希望通过这次中马两国企业的合作,提高当地巴士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中通客车海外新额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纪留表示,近期将在马来西亚做新能源车辆发展的专题介绍,后续将联手TMS推进新能源车项目在马来西亚的落地。
中通客车与TMS有着良好的业务伙伴关系,以前主要为其提供巴士底盘和其他零部件,而这次合作则是向其提供电动巴士的核心动力系统技术,这将加强两国在技术转让领域的双边合作。
在问及TMS今后是否会成为中通客车在东盟地区的竞争对手时,李纪留认为,两家公司面向的客户群体不同,中通客车主要涉及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而TMS更强调小规模定制化生产,两者合作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
最后,TMS董事经理卢国祥表示,马来西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整个东盟市场在未来三年将呈现出庞大的需求潜能,该新型电动巴士最快将在2020年生产并服务于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市场。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电动巴士将到达 120 万辆,其中60万辆将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整体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