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年AI训练使用的计算力增长超30万倍 芯片或成为AI发展瓶颈
9月12日,主题为"计算,让AI无处不在"的2018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18)在京举行。
AICC大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在开幕词发言中表示,人类社会已经快速步入到智慧时代,而计算力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未来,AI无处不在
据《2018中国AI计算力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17 年是中国 AI 发展的元年,AI 的投资增长 10 倍,算力提高 230.7%,数据量增加 50%。
报告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至 2025 年及以后,AI 在新兴经济和数字经济中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应用潜力会更大。
其中,从目前开始至2020 年,在传统经济中,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生物识别技术和车辆识别、智慧交管、智能路灯等智慧城市技术将是 AI 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其他 Top10 应用场景还包括安防、自动化客服、互动娱乐等;2020 年 -2025 年,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的相关技术将走向成熟,成为最典型的AI应用场景;2025 年及之后,智能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助理等相关技术与政策将成形,促使上述行业的 AI 应用实现爆发式增长。
可以预见,未来,AI将无处不在。
芯片,决定未来
“人类社会已经快速步入到智慧时代,智慧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或者说生产力,就是计算。”AICC大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而对于计算与AI的关系,王恩东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人工智能与计算的融合发展趋势将不断加强。”
同时人工智能也对计算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对计算力的更高要求。据OpenAI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AI训练中使用的计算力每3.5个月增长一倍,6年增长30万倍以上。
硬件算力的提升成为影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作为硬件算力载体的芯片必将在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芯片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指导芯片发展的摩尔定律面临挑战。“事实上,AI对计算力的需求已远超摩尔定律的性能增长速度,”王恩东说。
王恩东指出,“如果我们希望目前的发展趋势持续下去,我们就需要为实现远超当前方法负载的全新系统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