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报告解读】中国企业争相出海,想不到海外这么重视ESG报告?
作 者 | 元方
正文共计4097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编者按】
读中国古典小说,经常能看到一个词——“积德”。积德行善是对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称赞,这其实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积德之家,必有舆情之绵长,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可持续发展。
ESG可以说是一个有标准、有具体要求的企业“积德系统”。
2024年4月12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实行)》(后称指引)。该《指引》于2024年5月1日生效,旨在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这是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等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今天,中国企业出海成为新的潮流,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纷纷前往制度和文化各种各样的地域开展商业活动。大家在捕捉世界各地商机的时候,也在熟悉来自不同制度与文化的风险。
没有生态会欢迎生态的破坏者,无论是市场生态、社会生态、还是自然生态。所以,商业不但要强,而且要向善。强者可以强夺,而善者会兼容与滋养。
未来,新一代中国企业家(或企业)在谈论自己又开辟了哪些新市场、获得了多少新用户、赚了多少钱的时候,还可以说说,自己在哪里积了多少德。
近期,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了其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据相关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已有高达95.3%的企业对外公布了ESG报告,而在整个A股市场中,ESG信息的披露率亦攀升至38.8%,相较于上一年度,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在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企业在ESG信息的披露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然而,信息及通信技术(ICT)等行业在此方面仍需加大努力,以期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尽管ESG报告的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标准化程度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数据的持续性和一致性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提升与优化。
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影响下,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已成为评估企业价值的一项新兴且重要的标准。中国A股市场积极响应国际发展趋势,通过正式颁布《上市公司自律及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实施)》,标志着其正式步入ESG信息披露的新纪元。本报告旨在全面审视并分析《指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ESG报告的发布概况,进而彰显了政策导向在促使企业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政策的强制性推动与市场的积极反馈,共同为企业开展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实践创造了宝贵契机。然而,企业在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推动标准化进程方面,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企业亟需进一步优化其ESG治理结构,并着力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以期充分满足投资者及市场的期望与要求。
伊利集团与中央企业等一系列典型实例,充分展示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实践的成功典范,这些实践不仅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创造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环境价值。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绿色金融与ESG理念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应主动接纳并深入贯彻ESG理念,将其有机融入战略蓝图与日常运营之中,通过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及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力求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实现双赢的局面。
ESG报告等于“积德系统”?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已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与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维度。在此背景下,中国A股市场亦逐步采纳并实施了ESG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旨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并强化其社会责任的履行。
2024年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及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实施)》,此举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方面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已有高达95.3%的公司完成了ESG报告的发布,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在政策强力推动之下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积善成德,行善积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受重视的道德理念,它强调通过积极行善来积累个人的德行,进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繁荣发展。在当今时代,现代企业在致力于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亦需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与“行善积德”的传统智慧不谋而合,彰显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贡献与道德责任的高度统一。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道德积累体系”,它通过践行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向外界展现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更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与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依据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2,27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其年度报告,其中1,149家公司特别单独披露了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相关的报告。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正逐步迈向规范化,且对此类信息的重视程度亦在显著提升。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企业通过积极践行ESG理念,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更能在长远角度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1,149家企业对外披露了ESG报告,披露率高达50.6%,相较于上一年度提升了3.6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清晰地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ESG视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通过采纳并执行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战略,企业能够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多个维度上取得显著的成效。以伊利集团为例,该企业在2023年度实现了104.29亿元人民币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此同时,它还为社会与环境创造了高达68.05亿元人民币的正面影响价值。这一成就深刻地展示了ESG理念与“行善积德”传统智慧相结合所能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一些ESG报告质量仍面临挑战
截至2024年6月10日,中国A股市场中共有2,082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38.8%,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5.9个百分点。这一显著的增长趋势,充分反映了自《上市公司自律及持续监管指引》实施以来,企业对ESG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ESG报告的披露率高达95.3%,这一数据凸显了大型上市公司在信息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领先意识与卓越表现。
从行业分布的视角来看,金融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的披露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其披露率高达89.8%,这一高比例与金融行业对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要求的严格遵循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的披露率则分别为56.7%和47.2%,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这些行业在积极应对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也反映出它们在推动ESG信息披露进程中的积极响应与贡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通信技术(ICT)、消费品、医药以及工业等行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管理的信息披露方面,其披露率仍然相对较低,这一现象表明这些行业在ESG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信息披露的完善上仍需加大力度。特别是ICT行业,尽管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但在ESG信息的透明度与披露质量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改进潜力。
尤为值得强调的是,伊利集团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实践领域的卓越表现,堪称整个行业的典范与标杆。2023年度,伊利集团率先发布了全球食品行业中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这一创举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内的行业空白,同时也标志着伊利在ESG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前瞻视野,使其成为国内首家公开披露此类重要报告的上市公司。
伊利集团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评级实现了从BBB级至A级的显著提升,这一跃升充分彰显了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持续进步与不懈努力。通过积极实施节能降碳项目以及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伊利显著降低了自身的碳排放量。在2023年度,伊利不仅实现了高达104.29亿元人民币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时,它还为社会创造了68.05亿元人民币的正面影响价值,充分展现了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福祉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中央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与实践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特别是在2023年度,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分别高达82%和65%,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这些企业在ESG治理机制建设、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中央企业的这些优异表现,无疑为其他类型的企业树立了值得学习与效仿的标杆与典范。
中央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实践中的表现,呈现出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五大鲜明特征。通过不断完善ESG管理体系并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中央企业不仅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优秀的示范效应与引领作用。
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理念的深度融合,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进展。作为推动ESG实践的重要抓手,绿色金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所推出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在这一年中首次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纳入了考核评价的范畴,此举极大地增强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能力。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实施ESG授信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低碳项目与企业的蓬勃发展,为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30.08万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度相比,实现了36.5%的显著增长。这一金融支持不仅为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理念的深度融合与实践,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在伊利集团与中央企业的引领下,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尽管当前上市企业的ESG报告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在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以ESG命名的报告占比已经达到了53.4%,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企业在报告内容的编制上正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的报告中,详细披露的数据信息仍显得不够全面与充分,这为企业未来在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
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有78.9%的公司在其ESG报告中纳入了《ESG数据表》,这一比例显示出多数企业已开始重视并尝试量化其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的表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仅有41.4%的公司提供了连续三年的ESG数据,这一数据揭示了在数据的持续性与一致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与提升空间。这提示我们,尽管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确保数据的长期跟踪与稳定呈现上,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投入。
为了全面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企业应当在其ESG报告中更为详尽且全面地覆盖环境、社会以及治理这三个核心维度的具体指标与数据。同时,企业还需确保所提供的这些数据不仅准确无误,而且能够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保持高度的可比性,以便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企业在ESG领域的实际表现与进展。
ESG报告越来越重要
2024年5月1日,标志着中国A股市场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领域迈入强制性阶段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指引》(简称《指引》)正式生效。根据这一政策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以及深证100指数等关键指数所涵盖的样本公司,需在2026年首次对外披露其2025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此举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在ESG领域的透明度与责任感,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极大地加速了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进程,而且为日后披露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的强制性条款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内部治理结构中融入ESG考量,这一规定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上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企业将ESG理念与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以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政策的落地实施在市场中激起了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的强烈需求与广泛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度,中国A股市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这一比例与2022年同期相比,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国际标准的广泛影响与深入渗透,进一步加速了A股市场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进程,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的发布率高达95.3%,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市场对ESG信息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与深入实施,投资者对ESG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日益成为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企业在ESG领域的持续改进与提升,也推动了资本市场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尽管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的进展,但企业在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考验。具体而言,企业在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与真实性方面仍需不断努力与提升。当前,A股市场在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程度上仍有待提高,不同企业所发布的报告在质量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部分企业存在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或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此外,企业在披露过程中所需承担的成本以及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展望未来,企业需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其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的架构与机制,以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通过不断强化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能够在确保合规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形象。这一努力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支持。
自《指引》正式施行以来,中国A股市场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发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发布率大幅提升至38.8%,标志着市场在ESG信息披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当前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标准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披露内容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这两个关键方面。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与此同时,这也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优化以及信息披露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为严格与迫切的要求,促使企业在这一领域不断追求卓越与完善。
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深化与落实,以及市场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据预测,至2026年,强制披露的适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从而激励并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ESG信息披露的实践之中,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在自身的治理结构中融入更多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要素,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与透明度。随着国际先进标准的引入与贯彻,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进而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实践与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加长远与稳定的发展机遇。
建议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议题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核心要素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之中。通过不断优化与完善治理结构,企业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确保其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为此,我们提议企业设立专门的ESG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负责全面监督与管理ESG战略的实施情况,以确保企业能够稳健、可持续地推进ESG相关工作,并在全球市场中树立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
此外,还建议企业应积极寻求并接受第三方机构的鉴证与审核,以此提高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与透明度,进一步赢得市场与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企业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还能够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深入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