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04月28日

注册 / 登录

商业航天风险大?NASA的险棋中国也在布局

人类对天空的探索永不停歇,民营力量不可小觑。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载人航天活动,不光牵动美国,这同样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5月18日,NASA人类探索部门负责人道格拉斯·洛伟洛突然辞职。5月27日,SpaceX载人飞船延期发射。5月29日,SpaceX Startship火箭第四架原型机发生了爆炸(不是翌日要发射的火箭型号)。5月30日,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人类开启太空商业时代。

这场意义重大的发射,NASA变成了客户,而SpaceX是任务的乙方。用前白宫航天顾问Mark Albrecht自己的话说:发射成功了,荣誉归SpaceX,发射失败了,责任是NASA的。

商业航天,特别是载人飞行的风险,NASA心里很清楚,但这是不得不迈出的一步。为了摆脱俄罗斯在载人飞行领域的垄断,求助SpaceX这样的商业公司是NASA的最优方案,毕竟1000多亿美元的空间站与俄罗斯9000万美元的"船票",哪一个都让美国人心疼。

由此,美国于2014年推出了商业航天员计划(CCP),故事的主角有三位:NASA、波音公司和SpaceX。合同中明确指出,NASA将委托两家公司开发和测试新的宇宙飞船,这意味着美国要再次建立载人航天体系。

其中,NASA给了SpaceX 26亿美元,那么这份合同的任务本来就和计划实现星际旅行的SpaceX的不谋而合,而"载人龙"飞船的成功发射也足以证明了美国商业航天的能力。

这种模式胜在成本低、效率高,毕竟SpaceX不像NASA拥有庞大的官僚体系,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的确SpaceX的座位费仅为5500万美元。

正因为成本低廉,NASA已经给SpaceX投资了50亿美元。SpaceX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感谢NASA以及其背后的美国政府。

完善的政策体系与活跃的资本

航天事业两大特点:敏感高危、重资本。实际上,航天研发最终拼的是谁家成本最优。于是美国政府开始瞄准民间力量。

首先,没有政策的解绑,谁也无法对这个领域下手。美国政府或许是看出了NASA机构冗余,成本难降等问题,航天系统的"举国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商业航天的开始。

冷战时期,美国就曾颁布1962年《国家通信卫星法》鼓励商业航天的发展,1984年《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其中对NASA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协助商用太空,这就意味着NASA不仅可以扶持商业航天公司,还可以将部分任务外包给它们。

接下来,一系列法律法规接踵而至:1990年《发射服务购买法案》、1994年《商业遥感法案》、1998年《商业空间法》、2015年颁布的《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等。美国从立法上鼓励并保护商业航天的发展。

剩下的该登场的就是活跃的美国资本界。航天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资本市场的活跃是商业航天公司存活的关键,如果投资者不买账,纵使SpaceX这样的新秀拥有多么伟大的愿景,也无法变为现实。

恰巧90年代初的美国正处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火热的资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故事,商业航天正是其眼中颇具前景的项目,这是美国商业航天繁荣的基础。

以估值高达333亿美元的SpaceX为例,成立16年以来共花费100亿美元,说它是"烧钱能手"无人否认,但是人家2014年就实现了盈利,资本怎么会拒绝这样的公司?

既可以借助民间力量发展美国航空事业,又能产生商业效益,美国政府一举两得。

起步晚、投资少、发展迅速

同美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相比,商业航天在我国还算是个新事物。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的政策松绑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正式出台正式为民间航空事业带来了春风。

2018年是商业航天公司爆发之年,这一年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15笔融资,价值14亿元。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九天微星等商业航天空公司火速成长。不过,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融资阶段,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航天由于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美国那样成体系的法案,仅仅停留在政策鼓励阶段。

同时,SpaceX背后是事业有成的马斯克,而我国私营航天公司就没有那么幸运,主要仍是依靠投资,而商业航空高投资高风险回报慢的固有特点,也让我国社会资本更加谨慎。

由此,我国真正活跃在航天领域的仍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样的"国家队",不过初创公司是弥补国家产品型号的"空白"的重要力量。

例如,我国航天商业化最为活跃的领域是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都是这一方面的主要供应商。由此可见,商业公司在航天领域大有可为。

实际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并不似美国那般烧钱。2020年,特朗普给NASA制定的预算为210 亿美元,而我国从神舟一号到十号系列花费总共才400亿元人民币左右,美国一年的预算竟是我们21年以来的三倍有余。

无论是技术、资本还是政策,我们仍有进一步向上的空间,毕竟商业航空我们才发展了不到5年,而美国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何况中华民族从来不缺智慧,更不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微信号:BT财经)所有,财经时报为BT财经授权转载的唯一网站,未经BT财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