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第四次工业革命:厉害了,中国!

以"蒸汽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以"电气时代"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苏等国兴起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及各国关系的变化;

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四大产业"叠加,5G领域世界级领先。这一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心,必将是在中国完成--厉害了,中国!

中国半导体产业

自从 1958 年德州仪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集成电路迅猛发展, 历史上大致从西方向东方形成转移。从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至今,集成电路大体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分别是: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速发展--在韩国台湾分化发展。

前两次半导体产业转移各有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的原因:(1) 第一次产业转移:美国为了寻求更低的加工成本,技术逐渐从美国引渡 到日本,日本结合当时在家电行业的积累,在 PC DRAM 市场获得美国认可,趁着 80 年代 PC 产业兴起的东风,日本在 1986年超越美国成 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国家;(2) 第二次产业转移:日本在上世纪 90 年代受经济危机影响,在DRAM 技术升级和晶圆厂投建方面难以给予资金支持,韩国在各大财团的支持下借机成为 PC DRAM 新的主要生产者,而台湾则凭借 Foundry 模式的优势,在晶圆代工、芯片封测领域成为代工龙头。

 

芯片产业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和消费国家,对半导体的需求逐年提升。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销售市场,2016 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达 11985.9 亿元,同比增长 8.7%,规模及增速均继续领跑全球。

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比较晚,与海外龙头公司相比在技术制程等综合实力方面有较大差距,但中国正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正扮演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趋势不可阻挡。

芯片产业
(图片 :储存芯片需求趋势 )

未来几年内,中国制造业产业格局有望由传统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型升级,2018年新公布《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所得税政策》即表示国内半导体企业将在未来的 6 年内全部免税。IC Insights 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 2018 年将会在半导体领域投入 110 亿美元的资金,占全球的 10.6%,与欧洲和日本的投入总和差不多。2017 年中国半导体的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占全世界半导体交易量的65%。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截止2025年为止将半导体自给率提升至 70%,中国政府的目标是"世界智能手机的 90%、电脑的 65%和智能电视的 67%都在中国生产,对于生产这些产品所必需的半导体,中国不能只依靠进口"。

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在 2016 年只占 13.5%左右。由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中国目前发力半导体行业

根据统计,2014-2016 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19.81 亿美元、22.62亿美元和 24.88 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 14.2%、14.2%和 10.0%,出货容量分别为 3,394.8PB、5,752.0PB 和 8,059.4PB,增长率分别为 92.5%、69.4%和 40.1%,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7.1%、11.1%和 9.6%,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大外部存储市场。

大数据

1994年中国有了第一条互联网国际专线,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从1994年到2019年,短短25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经历从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只读互联网时代,到博客为代表的既可读又可写的时代,再到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毫无争议的成为互联网用户数的第一大国,8.54亿人,比美国和印度加起来的数量还要多,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的数量也是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9.6%。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

芯片产业
(图片 : 网民上网行为构成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30日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

"与5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报告指出,"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

此外,报告还提到,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2871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4.8%。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22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2989万人,占手机网民的73.4%。

 

芯片产业
芯片产业
芯片产业
芯片产业
芯片产业

图: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截至2019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0286块/32,较2018年底增长14.3%,已跃居全球第一位。我国IPv6规模部署不断加速,IPv6活跃用户数达1.3亿,基础电信企业已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12.07亿,域名总数为4800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2185万个,较2018年底增长2.9%,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5.5%。

2019年6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2019"在京召开,大会围绕网络强国战略大局,回顾中国互联网二十五周年发展历程,聚焦互联网基础资源行业发展,展示前沿创新技术,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5G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华为在5G专利的排名全球第一,中兴通讯则位列全球第三。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分析统计,截至2019年3月,中国厂商已申请的全球主要5G标准专利数量占比为34%,远远高于韩国的25%以及美国和芬兰的各14%。

华为主导力推的Polar已经成为5G控制信道编码标准,是中国在信道编码领域的首次突破。华为虽然在16年国际5G通用标准表决中,因某些原因,以一票的劣势败于高通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5G技术是世界第一。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制定了"三个五"计划,到年底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5G基站,到2020年,能够提供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5G商用服务。另据赛迪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建设1140万个5G基站。

中兴通讯最新公告称:表示今年内该公司将会完成超过 10 万个 5G 基站的交付 。

2019 年 9 月 6 日,华为在德国柏林的 IFA2019 全球发布会上推出麒麟 990 5G 芯片,通过 2019 华为麒麟媒体沟通会于北京同步推出。业内认为,在5G商用元年,我国不但拥有自己的通信标准、全面领先的5G SoC芯片,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出色的5G终端体验和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真正的 5G 速度。4G 的数据速率可达 100mbps,而 5G 至少为 1Gbps,即至少为 4G 的十倍。麒麟 990 内置的巴龙 5G 基带同时支持 NSA 和 SA 两种组网模式,而目前其他 5G 手 机采用高通 X50 基带,仅支持 NSA 一种 5G 组网模式,故在延时和耗电上,麒麟 990 更能达到 5G 特性。麒麟 990 网速的测试中,上行测试速度能达到 1.25Gbps,下载速度高达 2.3Gbps。如下一款 1.9GB 大小的游戏,在用 4G 手机下载到 12%的时候,麒麟 990 5G 已 经全部下载完毕。

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技术在许多行业已经开始应用,当前已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生物识别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手机、门禁、各种网络支付及刷脸支付等中都出现了生物识别的身影。

20世纪60年代是生物识别技术的萌芽阶段,以1965年研究人员设计的人脸识别系统为代表,开启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新时代;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特征脸人脸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式起步;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意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价值,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2008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人脸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据前瞻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指纹识别占据主导地位,到2021年,指纹识别仍将占据全球主流地位,占比超过一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紧随其后;虹膜识别比重将有大幅提升,新的身份技术也将被应用。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研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应用规模和渗透率与欧美市场相差还很大,但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02-2015年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速达到50%,2016年市场规模为12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芯片产业
(图片 :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

芯片产业
(图片 : 生物识别技术对比 )

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最早起源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随后兴起的是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指纹识别技术由于起步最早,早早占领着生物识别技术 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接受市场的检验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其在采集难度、防伪程度、抵触心理方面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加上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指纹识别的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预计2015年到 2020 年,各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幅分别为:指纹(73.3%)、语音(100%)、人脸(166.6%)、虹膜(100%)、其他 (140%),指纹识别所占市场规模比例从 58%降为 52%。

 

芯片产业
(图片 :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细分市场规模百分比 )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不断出现新突破。在人脸识别方面,国内已有众多厂商做到了超过99%的准确率。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最新的排名上,国内的人脸识别厂商大华股份达到99.78%,腾讯和平安科技均达到了99.8%的准确率,技术上的进步有望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是机械劳动代替人力劳动及电脑代替人脑劳动。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看成"人"。而芯片相当于人的大脑用于思考与处理问题;储存芯片是人的脑容量;大数据相当于人的学识、行为储备系统,我国庞大的网民决定了我国有人类行为最大最齐全的数据信息;5G技术通讯相当于人的神经反应与传输;生物识别技术相当于人的感知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四大产业叠加,中国将率先完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厉害了,中国!

数据参考来源:许万里《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储存芯片产业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官网、工信部官网、国金证券研究院、百度百科、万得网、东方财富产业数据、中兴通讯证券公告、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腾讯财经报道等。



相关主题: 半导体产业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制造业全球市场5G国家统计局北京中国数据传输国金证券中兴通讯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网站欧洲工信部黄金证券生活方式游戏通讯计算机智能手机技术领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瞻产业研究院能源技术行业工业市场需求语音识别销售市场家电行业互联网发展中兴蜂窝网络中国制造工业革命人脸识别技术市场占有率半导体行业ipv6中国芯片互联网+人脸识别半导体华为华为5g宏观经济时政流量生物技术通信信道编码储存芯片产业中国互联网规模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5G技术中国人工智能蒸汽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经济发展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四大产业5G领域人工智能中国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消费国家全球第一大半导体销售市场《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所得税政策》世界智能手机电脑智能电视中国生产储存芯片需求趋势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大数据互联网国际专线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用户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互联网普及率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数字经济规模GDP《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网民规模移动互联网流量IPv6地址数量.CN域名总数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2019中国互联网二十五周年发展历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有线互联网4G LTE蜂窝网络高数据速率中国5G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华为5G专利排名全球第一中兴通讯5G专利的排名全球第三中国5G标准专利数量国际5G通用标准高通华为5G技术中国移动5G基站5G商用服务生物识别技术显示更多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