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谁持有专利屠龙刀,谁能号令手机江湖

专利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什么?是独占市场的利剑。

文丨BT财经

3月中旬, $华为(HUAW)$  华为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发布会上表示,持续的创新投入使得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其将从2021年开始收取5G专利费用。价格方面,将提供适用于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这是高通在中国市场长期收取高昂的专利授权费以来,终于有一家中国公司开始收中国企业的高科技专利使用费。

华为宣布要对5G收专利费后,在通讯领域引起轩然大波,也引发部分观察人士的担忧,认为华为在建立技术壁垒,这不利中国其他手机厂商发展5G。

B叔认为,专利收费在海外市场来看再正常不过,没有什么好质疑,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是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不是好消息,这和专利收费无关。隐忧来自其他惯于坐享其成的手机厂商,不再具备和华为竞争的技术实力,今后华为或依靠专利优势占据更多市场,比如高端手机市场。

在海外的高新技术领域,两家互为竞争对手的科技企业,经常用互相收取专利费用来钳制对方技术进步,或作为互换先进技术的筹码。比如AMD和英特尔微软和谷歌,苹果三星还数次因此闹到法院。

华为比起海外的科技企业,在专利意识方面还算起步较晚的。这说明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优势方面越来越有自信、有实力,也说明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从专利付费者向专利收费者转变。但是这同时也为国内没有专利优势,仅靠噱头和宣传作为卖点的手机厂商敲响一记警钟。

相爱相杀的专利大战

专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十分遥远,在其他行业被提及的也不算多,为什么在通讯领域或手机领域如此重要呢?

这是因为在通讯领域几家大公司已经将"技术护城河"建立完毕,比如高通掌握CDMA专利,基本横扫整个通讯行业,诸如3G、4G的网络应用,不论手机还是三大运营商建造基站,都需要缴纳专利费,就是这么霸道。

还有几乎被遗忘的诺基亚,这个曾经的通讯业巨人至今还在吃以往的"专利遗产"存活,诺基亚至今保留成千上万种无线通信技术专利,只要制造无限网络传输设备,就逃不过诺基亚的专利诉讼。

通讯行业几乎所有的专利技术都被这些公司控制,而他们对专利权的保护意识特别强,制造手机绝对绕不开通讯技术,也绕不开这些专利权。

所以通讯设备制造业,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整个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缴纳高昂的专利费,可能涉及到的专利有:基带、WIFI、LTE技术、蓝牙、GPS、存储等,甚至手机的外观、摄像头的布局、听筒的降噪、某个操作方式等都逃不过专利这一拦路虎,据分析,一部售价5000元的手机,可能其中2000元是来自专利费用。

在这样的格局下,任何一家科技企业要取得新的突破和研发新的产品,都绕不开专利问题,如果企业实力雄厚研发新的技术可以自己申请专利,现有的技术就需要和专利持有方展开合作,如果专利持有方是竞争对手,那少不了诉讼大战。

涉专利纠纷的知名案例有AMD和英特尔,他们都是当下手机芯片的龙头老大。其实他们已经相爱相杀50多年,"相爱"是指的这两家企业其实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关系。AMD与英特尔的前身是仙童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的创始人和AMD的创始人都曾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员工,另外"相爱"还指的是两家公司的产品涉及到的专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割裂不开。

英特尔和AMD的专利纠纷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两家经常因为处理器专利权闹的不可开交,甚至一度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当年的"江湖大哥"IBM出面,强迫英特尔和AMD坐下来签署了X86处理器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即今后英特尔和AMD的专利必须相互授权向彼此开放。这样背景下才同时诞生两家处理器"巨人级"厂商。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来自谷歌和微软。虽然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接近死亡,但依靠积累的操作系统专利,每年都要向应用谷歌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收取巨额专利费,等同于向竞争对手的客户收取费用,数据显示,仅三星一家每年就需向微软支付10亿美元。

谷歌为此大动肝火,紧急启动收购摩托罗拉的交易,用124亿美元购买了摩托罗拉,其中55亿美元是因为需要 $摩托罗拉(MOT)$  摩托罗拉的专利技术。拉里·佩奇说:"为了免受来自对手的勒索,这个价钱是值得的。"

庆幸的是这样的专利大战在国内并不会上演,华为收取5G专利费用并不包括国内手机厂商。此前OPPO和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与华为已经签订专利互免协议,也就是说这些国产手机厂商不必向华为支付5G专利费用,这有助于国内手机厂商在5G时代有较好的起步基础。

专利成为手机最强竞争力

英特尔和AMD、微软和谷歌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想成为业界巨头,自身必须要有强大的专利权作为支撑,手中的筹码一多,才可以去制约对手,和对手交换更多的技术为我所用。

现在的智能手机巨头,苹果、三星和华为也有相当多的专利储备,仅从苹果和三星两家长达八年的专利诉讼可见一斑。就目前手机市场的格局来看,三星、苹果和华为三大公司已经牢牢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的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从手机销量排名市场份额上看,三星、苹果和华为分别以21.9%、14.4%、13.2%的市场份额占比占据前三甲的位置。

短时间内如果没有一项能对手机产业起到翻天覆地的影响的技术诞生的话,这三家在全球产品占有率格局方面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不得不承认的是,专利不仅成就了这些手机厂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也帮助手机厂商成就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本文开头提到的华为有底气收取5G的专利费用,是因为华为是5G技术专利的最大持有者,也是5G标准的最大技术贡献者,华为的5G手机在市场上成为最有技术优势的产品。

数码IT界有个现象,某家企业要推出新的产品,首先被外界洞察到的蛛丝马迹是其在申请什么专利。这个专利就代表了这家企业新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卖点。所以一些科技媒体记者会花很多时间去追踪大公司的专利申请动态。

比如在2018年三星被曝光申请了一项专利,专利显示三星某项技术可以实现双屏幕智能手机复杂操作,分别是上下以及左右的环绕折叠,在功能上机身背面的副屏可以显示通知,还能够让用户快速回复或者快速接听来电等等。

当时对三星将把此项技术应用在哪个领域尚不清楚,具体将专利变成现实的时间也并没有标出。当时有人揣测称,三星可能会研发折叠屏的手机,但业界对此不置可否。

仅仅一年后,三星就向外界曝光了新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这款折叠屏手机和其专利申请的技术如出一辙。

今年3月19日,苹果刚刚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基于离轴角光的显示屏下指纹传感",苹果在专利中描述了如何让这款指纹识别专利更加可靠和可行。

业界马上揣测到苹果新产品的一些技术动向,业界分析,从最新公布的苹果新专利来看,苹果正在完善尚未使用的显示屏下Touch ID指纹扫描技术,并有望将Touch ID技术重新应用在iPhone上。

还有分析直接得出,iPhone 13会卖的很好。因为这项专利只可能出现在"iPhone 13"上。果粉喜爱iPhone手机的指纹识别,毕竟在用户戴口罩Face ID识别受阻时,Touch ID就能够帮用户更快解锁手机,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就是这么神奇,一家企业的某个专利申请,就会让业界对其未来产品和销量直接得出结论。反过来说,专利对智能手机来说至关重要,不停创新的技术、和庞大的专利储备量,都会让该品牌的手机获取更多的拥趸,也会让该企业保持活力。

国内手机厂商的专利瓶颈

前文讲到一家手机厂商的专利储备可以直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但是专利储备量是需要长期的、巨大投入的研发。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这也造就其5G王者的地位。

截至2020年,华为拥有超过10万件专利,其中5G相关专利占比超6%。根据德国专利信息分析组织IPlytics发布报告,截至去年10月,华为公司的5G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为6372件,高通、三星分获二、三名,分别为4590件和4052件。

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华为在新增专利的速度上也让业界瞠目。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华为2020年的专利持有量,创下年度最大增幅。

这么多核心专利,是华为持续研发投入的结果。华为自成立以来,每年拿出10%以上的营收用于研发投入,近年这一数字占到了15%左右。

截至2020年底,华为有超过10.5万名研发大军。在研发支出方面,华为逐渐加大对底层技术的投入。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317亿元,约占全年营收的15.3%,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而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华为在研发投入上进入全球前五,与微软、谷歌是一个级别。

中国在军工领域已经得到印证,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研发新技术、新专利这个过程可能是枯燥而寂寞的,对一些急于盈利、短视的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个"很傻很天真"的事。

譬如靠营销策略成功走上手机生产道路的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除了有着让人惊叹的粉丝数量和营销策略外在手机制造技术方面实在没有太多建树。

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信息显示,在2012年之前小米手机专利数量为零。而2012年小米手机已经成立两年,市场估值超百亿元。

此后小米开始发现自己的专利短板奋起直追,从2013年起小米手机的专利数量大增,一年就申请了300多个,到2019年小米一度上升到专利榜单第一梯队。

就在最近,国际外观设计体系(海牙体系)让小米在专利方面"扬眉吐气"。该体系发布的专利排名数据表明,小米以516件外观设计专利位居第5位,并且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入榜。

但是"然并卵"。据分析目前小米科技拥有的专利大部分为诸如外观专利等"面子工程",系统层面专利匮乏十分严重,实质性专利太少。举个例子,小米申请的蜂巢键盘专利,技术含量不大,意义也不大。

在手机技术上没有优势的小米,为寻求突围,已经开始剑走偏锋瞄准更广阔的小家电市场。分析指出,在加湿器、体重秤以及扫地机器人方面没有太多的专利壁垒和技术护城河,这个市场虽然广大,但是其实是在跟"义乌制造"发起挑战,严重降低自己的量级和市场。

另外还有OPPO等手机品牌,主打的卖点和竞争力是拍照和摄像。而拍的照片好坏与否,与摄像头的制造商莱卡、蔡司、哈苏以及索尼有关,和手机厂商的技术关系不大,更谈不上专利技术,完全无法形成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没有核心技术优势与专利,试图攻占高端市场铩羽而归的还有一个鲜明样本,那就是8848。背靠资本市场的8848手机雄心勃勃,意图一统高端手机市场,但是大量的资金用于疯狂营销和铺天盖地的广告。

相比之下少的可怜的研发手机的费用,居然用在怎么让手机看起来更奢华的外观,8848机身镶嵌蓝宝石和钻石,镀金和钛合金、鳄鱼皮、牛皮、蜥蜴皮,将各种顶级奢华材质整合在一起,使原本只是拼装零件的8848手机充满土豪气息,动辄定价一两万元,但是配置低下的手机根本无法在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市场立足,一阵喧嚣后回归尘土。

当下,是否有技术优势也成为高端手机制造的准入门槛,这就解释的通为什么华为、苹果等手机售价在1万元左右还是有很大市场,而"奢华"的8848落得无人问津。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的国内手机市场消费者更趋向理性消费,靠手机上某一功能的卖点和噱头就能赢得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的小米、OPPO、VIVO等厂商只能面向印度等中低端市场。而国内的高端手机市场,未来只属于更有技术优势的手机品牌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