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传电网拟对民资开放 专家指电价市场化前难改垄断局面

《经济观察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国家电监会正拟定一份有关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内容涉及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和运营电网,且规定将于年内出台。

 

2年前国务院发布的“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并未提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电网领域。目前中国的电网只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国有电网公司经营。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并不看好此次电网对民资开放。他表示,出于安全和自然垄断的特性,一个地区只允许有一家电网,不管是通过投资参股还是承包运营,和当前国家电网一家独营相比没有任何改变。

 

林伯强认为,在放开电力领域之前,应该先建设完成一个相对成熟和规范的电力市场,这个市场应该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发电和售电端放开,电网变为输电公司,电价交给市场决定,这样民资进入后才能保证收益,才会有真正的活力。

 

另外,此前“新36条”提出,民间资本可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参股建设核电站等。此类政策将在电监会草拟规定中继续体现。

 

而实际上,自80年代起政府就鼓励集资办电,允许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发电领域,不过在“办电热”一度兴起之后,民资和外资纷纷选择退出。

 

按照规定,集资办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资扩建和新建电厂,一种是购买用电权。前者主要是通过扩资、合资和独资的形式建设电厂,也是当前民资进入发电领域最主要的方式,后者是将投资转为电力建设资金,此后投资方可在机组投产当年用电,电价按现行价格计算,用电权一般为20年。

 

但林伯强指出,在放开发电领域的20多年中,民资和外资在该领域不断撤退。“民资和外资投资情况最好的阶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了15%左右,现在的情况是不到3%,而且还在不断地减少,”林伯强说。

 

林伯强分析,“之前的外资和社会资本为什么能在开放的发电领域盈利?因为当时很多企业是一厂一价,当时定得比较高,所以保证了投资的回报,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非沿海地区投建电厂,基本上是亏损的,即使盈利,和巨额的投资相比,极低的投资回报率不如去投资其他项目。”《经济观察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国家电监会正拟定一份有关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内容涉及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和运营电网,且规定将于年内出台。

 

2年前国务院发布的“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并未提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电网领域。目前中国的电网只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国有电网公司经营。

 

但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并不看好此次电网对民资开放。他表示,出于安全和自然垄断的特性,一个地区只允许有一家电网,不管是通过投资参股还是承包运营,和当前国家电网一家独营相比没有任何改变。

 

林伯强认为,在放开电力领域之前,应该先建设完成一个相对成熟和规范的电力市场,这个市场应该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发电和售电端放开,电网变为输电公司,电价交给市场决定,这样民资进入后才能保证收益,才会有真正的活力。

 

另外,此前“新36条”提出,民间资本可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参股建设核电站等。此类政策将在电监会草拟规定中继续体现。

 

而实际上,自80年代起政府就鼓励集资办电,允许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发电领域,不过在“办电热”一度兴起之后,民资和外资纷纷选择退出。

 

按照规定,集资办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资扩建和新建电厂,一种是购买用电权。前者主要是通过扩资、合资和独资的形式建设电厂,也是当前民资进入发电领域最主要的方式,后者是将投资转为电力建设资金,此后投资方可在机组投产当年用电,电价按现行价格计算,用电权一般为20年。

 

但林伯强指出,在放开发电领域的20多年中,民资和外资在该领域不断撤退。“民资和外资投资情况最好的阶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了15%左右,现在的情况是不到3%,而且还在不断地减少,”林伯强说。

 

林伯强分析,“之前的外资和社会资本为什么能在开放的发电领域盈利?因为当时很多企业是一厂一价,当时定得比较高,所以保证了投资的回报,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非沿海地区投建电厂,基本上是亏损的,即使盈利,和巨额的投资相比,极低的投资回报率不如去投资其他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