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04月29日

注册 / 登录

《自然》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30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各国专家充分利用地球大数据,携手共建数字丝路。

  这篇题为“构建数字丝路”的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在环境变化、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比如,“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沿海地区正遭受到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和污染带来的威胁;中亚地区由于河水被用于灌溉等原因,咸海的水量在过去50年里减少了近90%;“一带一路”区域还有不少濒危世界遗产地正在遭受城市无序扩张、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和气候变化等的威胁;自然灾害也威胁着众多农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一带一路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将会加速消失,丝路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他表示。

  然而,“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对地观测能力较弱、应用研究水平较低,甚至无力承担土壤、大气等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具备对地观测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力。此外,“一带一路”地面观测数据的共享合作十分缺乏,大量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仍沉寂在大学、政府等机构的资料库里

  针对上述挑战,由郭华东任主席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提出,要提高数据共享能力,监测生态环境变化,运用地球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服务科学决策。

  自2016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地球大数据密集计算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科学合作,将构建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进行空间监测。

  目前,该计划已得到了26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立了环境变化等7个国际工作组和城市化等2个国际任务组,在巴基斯坦泰国芬兰意大利俄罗斯摩洛哥、赞比亚和美国设立了8个国际卓越中心。近期,“DBAR科学规划书”发布,DBAR将围绕地球大数据平台的构建、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未来10年持续开展数字丝路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一带一路”的健康、持续发展。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已扬帆起航。我们诚挚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更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学者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服务可持续发展。”郭华东说。 (综合来源:新华社、科技日报等)



财经时报综合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