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百度豹变

2022-05-27 06:00:00

从搜索为先到AI奠基,百度已不是人们熟悉的百度,需重新想象和定义。

文丨张津京

BT财经原创文章

头图来源丨官网

时代总有时代自己的脉搏。

在大环境面前,有的企业自怨自艾,有的企业却奋起转型,更有的企业能从长期准备的底蕴中找到下一个发展的曲线,完成豹变。

这其中,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之一的百度,悄然间完成了赛道切换,甚至开始利用在新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正在蓄力弯道超车。

百度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连续十几年在技术领域不间断的投入,尤其重视AI和自动化驾驶的相应技术研发,已经让百度找到了引领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并且这些业务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从2021年财报就能看出,百度的营收已经转型,2021年百度非广告业务增长亮眼,同比增长达71%,其中,智能云四季度营收达52亿元,同比增长60%。这凸显百度在智能云、智能驾驶等新兴业务不断崛起的背景下,正逐渐提升在营收中的比重。

刚刚发布的一季报,更是将这样的一个趋势展现的淋漓尽致。数据显示,2022第一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4.11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38.79亿元,超市场预期。

财报数据显示,百度核心营收保持健康,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长超过45%,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智能云业务增速成为一季度百度超越预期的关键。

这些数据表明,百度开始在长期主义的战略下,押注AI技术,尤其是智能云和智能驾驶,形成未来十年的发展优势。

“百度的价值,现在已经从广告投放转移到AI技术引领的智能云和智能驾驶”,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师张子豪对BT财经表示,百度的核心产品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未来发展潜力有着不可预估的前景。

这其实是李彦宏在一年之前定下的“小目标”。

2021年一季报发布之后,李彦宏曾在电话会上表示要想方设法推动非广告业务逐渐成为百度主要营收,未来三年要让AI技术引导的非广告业务成为百度当之无愧的业务主线。

现在看,低调已久的百度,发展就已经超乎所有人想象,而且AI技术带给百度业务层面的调整,很可能是指数型变化而不是线性变化。

而脱胎于AI技术的两个应用,智能云和智能驾驶,在百度大脑的调度下变成百度发展的“一体两翼”,正在用不断壮大的翅膀,为百度整体的发展添加无法想象的“加速度”。

未来是星辰大海还有云

在《科技与未来》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一家科技公司应该有面向星辰大海的梦想,百度不仅有星辰大海,还有云。

百度是国内最早接触AI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经历十几年的发展,百度已经成为AI领域花费最大精力和投入的一家公司。

这些年百度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占比甚至超过了研发费用屡创新高的华为。百度最新的一季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百度核心研发费用达到51.34亿元,连续六个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过20%。

在这样投入下,以AI+云服务为核心的智能云,成为百度非广告业务的基础。

2021年全年百度智能云实现全年总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2022年第一季度,这个板块增速为45%。目前,国内主流云计算企业增速普遍在30%-50%之间,从这点来看,百度已经超过行业均值。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在PaaS领域同比增长93%,市场份额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

换句话说,百度智能云已经实现“爆炸性”增长,这在曾经“一超多强”的中国云服务市场,显得异常惹眼。

5月5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百度智能云开物首次申报即入选“国家队”,在新增企业中位居首位。一季报显示,在工业赛道,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与22个行业的300多家标杆企业建立合作,服务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

……

这些信息表明,百度智能云在AI落地应用、云服务支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冲击行业领军者的能力,并在AI技术领域形成自己的先发优势。

“除了短期不确定性之外,我们仍然看好云和AI的长期增长前景,以及互联互通的政策顺风和百度的现金流实力带来的潜在广告收益”,CITI花旗银行在之前对百度一季报进行展望时,特意表达了对百度智能云的看好。

能实现这一点,百度其实是想明白了。前十几年在AI领域的投入成为百度云服务TO B 业务的突破口,因为太多的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恰恰是AI技术可以满足而且能快速的先决条件。

“云智一体”是百度智能云的独特优势。“适合跑AI的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稳定、灵活的数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为智能化升级提供领先的创新技术和平台。云智一体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一步到位。

因此,百度建立了飞桨技术平台,期望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已经成型的案例,帮助其他开发人员利用百度的基础技术实现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关键,在这样的思路下,现在的飞桨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深度学习软件框架。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2年5月20日,飞桨平台凝聚477万开发者,创造56万个模型,服务18万企事业单位。

5月19日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深度学习软件框架市场研究报告(2021)》显示,百度飞桨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一,在应用能力、技术能力和生态能力层面均具备显著优势。

再加上百度这两年结合AI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将百度云升级成百度智能云,打造百度大脑,已经具有了利用自己技术优势推动AI产业在中国落地的能力。

比如目前,基于“云智一体”的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生益科技的常熟工厂里,通过AI技术实现半成品的视觉质检,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早发现不合格产品,避免过高的成本浪费。再比如为了夯实数字化转型底座,吉利联合百度智能云共同打造“1+6+N”吉利混合云平台,满足对外快速响应服务用户以及对内保护数据安全的需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在说明企业可以利用百度智能云很方便就能实现AI技术的应用,提升自己的效率。

百度智能云利用之前解决客户需求的积累,在意识到客户痛点的基础上,把方案整合让企业开发AI应用变得异常简单。这意味着平台不光是开源,而且深耕于产业实践,就有了很多在产业端的应用案例,可以让企业第一时间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却逐渐把自己技术能力拿出来变成基础设施,开始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毕竟,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与所有人休戚与共。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

正因此,百度智能云成为很多企业AI上云的第一选择。根据 IDC 发布的《2021H1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百度智能云在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连续五次排名第一。

Apollo的“一小步”,百度的一大步

AI在百度,除了对应TO B市场的智能云,尤其是AI框架飞桨在第一季度大放异彩之外,同属于AI技术领域的智能驾驶,也已经成长为百度下一个十年需要依靠的发展基石。

百度智能驾驶的产品代号叫“Apollo”。Apollo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同时是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Apollo在智能驾驶上的一小步,也是百度的一大步。

关键,现在的Apollo已经找到了盈利的方向,这点很厉害。毕竟很多先进技术就是离商业化差临门一脚,最后不得不饮恨收场。

其实,这显露出中国企业正从简单的模式创新,迈入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新经济时代。

对于百度在战略上的选择,去年在百度回港二次上市的时候,李彦宏曾在发表的演说中表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更专注,我们更喜欢不断地去思考,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机会,什么不是。”

百度的智能驾驶,最开始是从无人汽车起步的。到今天,智能驾驶的技术核心已经进化成“百度汽车大脑”,开始用完全AI自动的角度去理解和拓展智能驾驶技术。

问题是,整个汽车大脑是百度大脑的一个应用分支。而百度大脑则是百度AI技术的架构中枢,可以通过超过200亿个参数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人脑思维模式的模拟。

这恰恰说明,智能驾驶和智能云后台统一,是一体两面。

目前,Apollo技术实力已经领跑行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而领先的AI能力让百度能成为智能交通先行者。截止2022年3月底,百度自动驾驶专利申请位居中国第一;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全球专利族数1000余项,排名全球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的近30个城市开放道路测试,测试总里程超过2700万公里,百度已获得中国自动驾驶测试牌照493张,其中载人测试牌照398张。

正因为有这样庞大的技术实力,百度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其他企业跨越式技术变革需要的积累,也才能厚积薄发不断扩大无人驾驶商业化测试的范围,为最终实现全道路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4月28日,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百度成为首批获准企业,其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启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意味着“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服务在中国超大城市首次放开。随后在5月20日,重庆市永川区向百度发放了无人化测试许可,这意味着百度未来可在多城开展无人化出行服务。

一季报显示,萝卜快跑第一季度提供了19.6万次乘车服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城市落地,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落地城市的增加,让百度在拓展服务的同时,也更能应对中国复杂交通环境带来的独特技术挑战,进一步完善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萝卜快跑的成功,恰恰说明百度已经找到智能驾驶商业化的模型,最起码Robotaxi这个细分赛道看到了商业化成功的可能性,而且也已经投入精力推动整个赛道的成熟。

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批准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共享乘车服务运营,对Robotax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此前,摩根大通曾预测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将在2022年达到拐点,在2025年实现单车盈利。

当然,对于百度来说,智能驾驶不光仅有萝卜快跑。李彦宏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今年年初出版的《智能交通》一书中,他已经讲清楚了百度对智能驾驶的认知,而且将理论和视角从对于车辆的管理上升到智慧交通的角度。

在2022年2月24日,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DAIR-V2X正式发布,向境内用户提供下载使用。

在赛文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中,百度智能交通的市场订单获国内第一。而最新的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的订单计算,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41个城市采用,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16个城市、一个季度前的35个城市持续提升。

对于这样超乎想象的进步,国际投行对百度的智能驾驶业务纷纷表示肯定。UBS瑞银就表示,“自动驾驶持续发力,百度汽车业务在今年取得了几个里程碑,这可能会在 2023 年产生增量收入”,而德银则认为企业云和智能交通将出现强劲增长,“百度对人工智能和云领域的投资会更加谨慎,将最终改善利润率”。

“我们在私下聚会时都讨论过,一致看好AI技术投入后百度的前景”,张子豪认为智能交通从规划到落地,背后恰恰是百度技术信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而这种创新,意味着要攻克谁都不想碰的难点,也要鼓起勇气做不可预知的投入。“有了这样的投入,其实百度就有了自己的护城河,还是不好复制的那种”。

在他看来,这才是应对竞争最理想的状态。

因此,不光创新者需要做好准备,还需要鼓起勇气,做那些以前觉得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夯实发展基础,做“硬核”的突破。

某种意义上,拥有硬核科技的百度,恰恰在交通领域打开了一个未来可以无限想象的市场。

百度成长为“科技巨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百度已经成长为一名“科技巨人”。

百度一季报的数据很亮眼,相应板块变动的情况可以看出,百度长达十几年在AI领域的技术投入,已经到了可以开花结果的时候。

换句话说,李彦宏和他的同事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打造的智能云和智能驾驶产品,已经成熟长大,可以为百度的母体遮风挡雨。

现在企业家心目中的长期主义,大概都是选择一个目标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问题是这努力没有错,但长期主义并不是傻傻的去做努力,还需要有一个选定目标的过程,同时对此去做科学的分析与研判。

百度处于转型期,如何选择第二曲线并逐渐壮大第二曲线,让其能挑起大梁,推动百度长期稳定发展,其实才是百度管理团队应该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

目前看,最新的一季报显示他们做的还真不错。

有了智能云和智能驾驶的技术与产品,百度一方面加深了技术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落地能力;另一方面,也将社会责任跟企业发展做了一个非常有机的结合。

其实,一家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同时能为社会运转提升效率,这就够了。

百度智能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中国企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百度智能驾驶则是通过打造智能交通体系的方式,帮助国家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社会运营的成本,这就是百度的社会责任担当,要知道百度选择这条路,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甚至以牺牲盈利为代价。

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史,所有成功企业作重要决策往往会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发展与创新是无数次历史的重演,关键是判断是否符合历史上“大周期”和“小周期”的规律。

百度一直在改变,在不断地发展中自我审视和寻求变革,成为“科技巨人”并不是最终梦想,“星辰大海”才是属于科技公司的浪漫。

现在看,插上智能云和自动化驾驶“一体两翼”的翅膀百度会飞的更高,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永立互联网潮头。

下一个十年,可以重新想象百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