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检出一类致癌物,日化巨头宝洁的危机还不止于此?
文丨BT财经 Han
什么是真正的巨头?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又渗透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日化界的宝洁(NYSE:PG) $宝洁(PG)$ 就是这样一个"神级存在",至少它曾经是。
宝洁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多品牌策略大师"--从刷牙的佳洁士、洗澡的舒肤佳、洗头的飘柔潘婷海飞丝,到洗衣服的汰渍碧浪、护肤的SK2玉兰油,以及女士用的护舒宝、男士用的吉列剃须刀、婴儿用的帮宝适......这家建立于1837年的公司如今产品铺遍全球,也是市值逼近4000亿美元的巨型上市公司。
不过这一日化巨头,最近却接连出事。继11月下旬部分止汗剂被检出苯后,公司旗下知名品牌潘婷在内的多款洗护产品也被检出了苯这种一类致癌物。
宝洁北美产品检出一级致癌物
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12月17日宝洁公司公告,主动召回在美国生产的潘婷、植感哲学、澳丝袋鼠和Waterless四个品牌的多款喷雾式洗护产品,原因是其中检测出了致癌物苯。
这些苯从哪里来?宝洁称上述任何喷雾产品中都没有苯,但产品从包装瓶中喷出后却能检测到苯,令人"意想不到"。但也有说法指出这些苯来自喷雾罐里面的推进剂,也就是用于给罐子增压、推动喷出气雾的成分。
这已经不是宝洁第一次在喷雾产品安全问题上"跌倒",据行业媒体"化妆品财经在线",就在不久前的11月底,有美国独立实验室就曾经检测出宝洁旗下两个品牌止汗剂中含有苯,宝洁"出于谨慎考虑"进行了产品召回。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巨头强生(NYSE:JNJ)上,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的防晒产品部分样品中含有苯,触发产品召回。
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宝洁产品安全吗?在事发后,宝洁中国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声明,出问题的产品只涉及北美地区,中国销售的产品都是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
产品安全事件给日化公司带来的打击,能够有多大?2016年强生在北美被曝爽身粉致癌事件,据当时《澎湃》报道,强生接连败诉被判向多名消费者赔偿累计高达约2亿美金,更引发品牌信任危机。公司股价当年也下半年下跌,但在随后几年又重拾涨势。
日化巨头面临的内外双重挑战
宝洁近年股价随美股消费板块同涨,公司面临着成本上涨、新兴品牌竞争的内外压力。
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财年报告显示,公司收入录得7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录得147.1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5.66美元,同比增长11%,对应利润率为19%--这样的成绩单被市场看作"近10年最佳"。分市场来看,公司最大的市场就是此次被曝出产品安全问题的北美市场,贡献了2020和2021财年总收入的47%算得上"半壁江山"。
而随着疫情的反复和商品价格的上涨,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出"增收不增利"。2022财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增速5.28%,但净利润出现3.86%的同比下滑,录得41.12亿美元,细分到业务上来看,美容、洗漱、卫生保健三个产品条线的净利润增长,织物和家庭护理、婴儿女性和家庭护理净利润较同期缩水。
宝洁表示净收益的下降主要由于原料和货运成本上升。虽然消费领域巨头上调价格已经成为近一年的"常规操作",但如何平衡好价格上涨和销量之间的跷跷板仍将是一个难题。宝洁也在密切观察着消费者的敏感程度,其首席财务官Andre Shulten在电话会议上透露"尚未发现消费者的行为有明显变化"。
涨价带来的利好究竟会传导到宝洁、还是更上游的原材料公司?这是行业利润重新分配的关键。有观点指出宝洁的涨价抵消了国际运费成本的增长,但是并没有赶上大宗商品成本的攀升速度。换句话说,肥水究竟流到了哪块田里?答案不一定是宝洁。
宝洁面临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并不减弱,除了老牌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立白、蓝月亮、上海家化等本土中国品牌也在不断在消费者群体中拓展认知度,瓜分蚕食巨头们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家》文章指出,10年间宝洁旗下排名前5品牌的市占率从大概50%跌到了今天的27%。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多年以前人们洗手洗澡大多是一块舒肤佳,而如今人们有抗菌的、香氛的、某某五星级酒店同款的、抗敏感的、除螨的、婴幼儿专用的、运动后专用的等各个品牌。对于如今的宝洁,不再独占消费者认知,才是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