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让出的市场,有谁能补位成功?
文丨BT财经 游璃
10月14日,也就是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微软 $微软(MSFT)$ 将关闭领英中国,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国推出专精求职的软件InJobs,该网站不计划设计领英的社交及分享功能。
随后领英使用官方微博辟谣:消息不实,领英将调整目前战略,专注于提供"连接职业机会"的价值,年内有计划发布全新产品及服务。
就在这条微博下,有网友表示惋惜、遗憾,也有网友认为不感意外。叹惋者多用脉脉与领英进行对比,"和脉脉比起来,领英绝对是正式又透明的职业交友平台"。支持者则传达着大局观,"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还是可以在中国运营下去的。如果要搞西方那一套,那只能是请自动离开吧。"
但看客终究只能围观,领英即将让出认可其品牌地位的中国市场已不可避免,这对赛道内的其他企业来说未必不是一次机遇,谁能补位成功,是望向未来时我们更应该讨论的事。
问题已有征兆
有关"领英存在部分行为不遵守中国法律"的声音并不是空穴来风。据观察者网报道,领英高级副总裁兼工程主管Mohak Shroff 在10月14日用自己的领英账号发布了博文,表示领英出于在华"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和更高的合规要求"等考量,决心停止中国版本的运营计划。
这不是领英第一次受到"合规"牵制。2021年3月9日,领英表示要为了"确保平台提供的内容及服务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而暂停中国境内新用户的注册。从事留学求职行业的专业人士推测,这与国内愈发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脱不开关系,美国标准下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与国内规章显然有所冲突,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科技巨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领英本质上是一款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用户多为商业人士,人们利用领英社区发布内容、更新简历,企业和猎头也会在网站上发布职位招徕优秀人才。招聘网站上的个人信息相对全面且敏感,领英此前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隐私泄露事件,事实上,今年7月,滴滴因数据安全问题配合调查时,领英也深陷黑客泥淖。
安全隐患频频,领英为何仍有拥趸
6月22日,有研究人员发现黑客正在暗网平台出售大量用户数据,出售方表示完整数据库中有超过7亿条的个人信息来自领英。根据领英官方公布的数据,领英全球会员总数约为7.74亿,也就是说接近90.5%的领英用户遭遇了信息外泄。
在黑客给出的样本数据中,包含着用户全名、领英用户名、手机号、工资数据等完整信息,经过研究人员比对,基本可以确定信息准确,且与真实用户存在关联。获悉此事后,领英官方回复称数据并非全部通过领英获取,有部分来自其他来源,比如许多网站及公司的数据汇总。目前看来,事情真相已成罗生门,但无论如何,隐私被迫外流的用户都很容易置身于危机之中,轻者会被迫接收垃圾邮件或电话骚扰,严重的也有可能导致身份被冒用。
尽管如此,领英仍然在中国拥有许多追随者,甚至有猎头在社交网站上直接表示:"对于高阶人才服务机构,领英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分析来看,这与领英或者说微软的用户体验至上理念有关。
今年8月,领英在工程博客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相关工作的细节。领英工程团队表示,为了平衡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平等的人脉而不是少数"高级用户"占据大部分资源,工程师们采用函数计算衰减因子、A/B测试评估AI模型、根据机会均等和均等概率重新排序好友推荐等专业方式修改系统运算逻辑。
文章里写道:"加入衰减机制后,领英希望用户体验得到改善,因为我们避免了用户收到邀请过多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预计用户参与度会略有下降,因为发送的邀请会相应减少。然而,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仍然愿意推进这一更改。"
看到市场,赢得商机
不过从业务结构来看,领英的社交属性比招聘更为突出。艾瑞网研报《2021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招聘APP赛道,领英甚至排不上前五。
这个结论得到了领英用户的证实。不少求职者表示:"中国缺的不是招聘网站,而是职场社交平台"。中国地区的脉脉虽然在市场渗透率和用户基数方面可与领英一搏,但指责脉脉"戾气重"、"局限性大"、"不靠谱"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领英切中的正是精英化、高阶化的人群,主攻海外业务的企业用领英寻找客户开拓市场,外企员工用领英与国外联系人保持联络。领英退位让贤之后,这块市场将出现空白,窗口期来临之时,谁能提供替代性服务,谁就能成为新的赢家。道阻且长,行者将至,修炼好内功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