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额不断扩大,物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待解
作者:加子
物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150.9万亿元,可比增长15.7%。其中,物流业总收入达5.7万亿元,同比增长22.8%,两年平均增长9.3%,增速高于2019年同期,显示出物流供给进一步好转,物流市场处于恢复期。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稳步提速,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尽管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但物流行业是相对重资产的行业,运力的购置和仓储的布局,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在7月24日举办的2021中国(朝阳)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上表示,物流市场呈现稳中向好状况,呈现供需两旺态势,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政府各部门陆续发布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文件,多地政府出台供应链支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20年国内融资环境有所好转,但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困扰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年初发布的《2021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多种政策支持下,47.5%的被调查企业反映2020年融资环境有所好转,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仍有20.5%的企业反映融资环境相对趋紧,14.6%的企业表示2020年经营中出现很大的资金缺口。在银行贷款方面,企业反映融资成本偏高,审批耗时过长、贷款期限较短,信贷担保费用和保证金比例较高,担保条件过高,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困扰着广大物流企业。
业内分析,对于中小物流承运商来说,行业仍存在痛点。一是资金垫付量大,回款周期长。通常,承运商在承接运输任务前,往往需要垫付油费、过路费、保险费等;在完成运输任务后,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账期,才能收到运输款。对一些中小承运商而言,如果能够盘活应付账款,提前兑现运输款,将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二是承运商常年在外,不方便到指定地点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手续。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供应链金融在物流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何黎明认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但是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脱实向虚问题,规范与创新的界限仍待明确。近年来,浙江、贵州、安徽、山东、甘肃、湖南、天津、广州、青岛、厦门等多省市出台鼓励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同时,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和监管力度在持续加强,规范与创新的界限仍待明确,"外热内冷"、"确权难"、"核心企业意愿不高"等一些重点问题制约着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看来, 商业情景的异质化、数据形态的不规范、信息孤岛等是供应链金融问题的背景因素。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信任链,信任链的建立核心是打造可信交易链、可信行为链、可信资产链的"三链融合"。"三链融合"下产业企业应打造坚实的供应链业务,特定化商业需求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多环节、多主体稳固商业生态,整合信息化技术,服务多样需求定制打造跨边界商业生态;金融机构应具备多层数字化风控体系;科技公司应通过多层部署、组技术模块应用、场景渗透、数字挖掘智慧决策等方式,协同开发、部署、应用、维护,解决数据隐私、技术成本、风险可测、复杂协同的冲突;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数字治理、风险管控、制度环境、行为规范方面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