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爱回收to B之痛

2021-06-21 10:31:00

爱回收从财报上来看很缺钱,常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经营现金流一直为负。与其他二手平台不同的是,爱回收缺钱的根源是商业模式。

文丨BT财经

二手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循环经济",起家于二手、闲置商品在线拍卖的eBay算是循环经济的电商鼻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eBay差不多同时成立的亚马逊已经成为全球龙头企业,而eBay却泯然众人。

eBay的衰落曾让资本市场认为二手电商没有潜力,再加上近年来二手车企相继"溺亡",二手经济更是激不起资本市场任何兴趣。

随着日本二手电商Mercari、"美版闲鱼"Poshmark上市暴涨后,二手电商才开始重新引发资本市场的关注。而且,二手生意还在中国造就了一个IPO--中国二手3C电商爱回收。

不过,爱回收从成立以来融资不断,毛利率比做手机的小米、3C起家的京东还要高,应该不缺钱,却为何突然上市?

急于上市的爱回收很缺钱

此前上市传闻不断的爱回收,在"不予置评"很多次后,5月29日爱回收向美国证交所递交一纸招股书坐实了上市传闻,最新消息显示其拟定于6月18日正式登陆纽交所。

近日,二手电商平台万物新生集团(爱回收所属集团的名称)更改IPO招股书显示,公司将发行1623.3 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区间为 13-15 美元/ADS,募集规模可达2.8亿美元, IPO估值区间约为 34.5 亿-39.8 亿美元,高盛、美银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老虎证券等担任万物新生IPO的承销商。

实际上,虽屡次否认上市,但相比闲鱼、转转等二手电商,爱回收上市的愿望更加迫切。

早在2016年,爱回收完成4亿元D轮融资之后就表示有上市计划,冲刺A股,但最终没有成功。2017年日本二手电商Mercari上市,上市首日暴涨77%,二手电商受到资本关注。爱回收受到极大鼓舞,2018年再次提及上市,上市地点改为了香港或者美国,之后的两年间爱回收不知为何并未提交招股书。

去年9月,老牌券商国泰君安参与爱回收E+轮融资,被市场认为爱回收即将开启IPO。去年12月爱回收聘请原云集的CFO陈晨,公开资料显示,陈晨曾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2018年5月加入云集担任CFO,并带领云集在2019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更换CFO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爱回收或在为上市做准备。但两次传闻,爱回收都回应"不予置评"。

2021年"美版闲鱼"Poshmark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就暴涨140%,二手电商再次受到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并刮起一阵二手经济的"风"。趁着这股东风,爱回收终于向美国证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曾公开表示,爱回收绝不会流血上市,只有估值到达40-50亿美元的时候才会谋求登陆资本市场。

然而,爱回收目前的估值还不到40亿美元,在上市前,爱回收的CEO和创始人还在疯狂减持。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夕,创始人兼CEO陈雪峰先后进行两次减持,共计减持近200万股;另一位创始人孙文俊出售60多万股,两人累计减持合计超过260万爱回收的股份,价值3000万美元。这在中概股中并不常见。

爱回收表面光鲜,其实很缺钱。爱回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1日,爱回收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亿美元(不足7亿元),如果除去爱回收2020年9月1.05亿美元的E+轮融资,其账上的货币资金几乎为0。而且爱回收的现金流一直为负,如果不进行融资,公司经营都是问题。这也是爱回收着急上市的原因。

辉煌背后的"真面目"

2008年,一则新闻令陈雪峰印象深刻。

新闻中,一名美国男子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一枚曲别针换来了一栋双层别墅一年的使用权。

受这则新闻的启发,陈雪峰选择以二手经济为创业方向,搭建了一个以物换物的C2C平台乐意网,当时这一创业项目还获得了复旦大学10万元的创业基金。

但是,当乐意网的员工人数扩张至10个人的时候,这个项目就做不下去了。原因是,陈雪峰在复旦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技术出身,做平台仅靠技术很难实现用户的匹配;新闻中"别针换别墅"本就是偶然案例,而且历时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以物换物并不能为平台支撑起大量有效订单。

于是,团队选择转型,依旧围绕二手经济,做电子产品的回收,2011年,爱回收应运而生。考虑到做线上电子回收,需要经过专业检测,否则质量和价格都不能保证,陈雪峰决定在线下开店。

2013年,爱回收开了第一家线下门店。在当时,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互联网平台投资的都是轻资产,很少投资线下重资产。因此,爱回收的第一家线下门店饱受市场质疑。再加上,资本市场本对二手经济没什么热情。爱回收成立之初很难融到资,甚至与投资方已经签订完的投资意向书还被撕毁了两次。

爱回收成立后的三年里,只进行过两次融资,融资总规模只有1000万美元。直到2015年,投资人的行列里有了京东的加入,爱回收的融资历程才开始爆发。之后的6年内,爱回收进行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

京东投资意图很明显。京东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就是3C产品,投资爱回收后,就可以实现手机买卖的闭环。除了看中京东的入局,包括老虎环球基金、天图资本、清新资本、快手等其他机构纷纷跟投,则是看中了二手经济巨大的潜力。

C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产品交易数量是美国的1.8倍,但二手手机回收渗透率只有3.7%,远低于美国二手手机回收渗透率,预计到2025年,渗透率会有较大提升至9.4%,市场潜力巨大。另有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二手闲置市场规模高达1万亿元,其中二手3C市场交易规模为3754.5亿元,同比增长44.22%。

在资本的不断加持下,爱回收线下门店实现快速扩张。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爱回收线下门店多达755家和超过1500个自助服务站,覆盖国内172个城市。

招股书援引的CIC报告显示,2020年万物新生集团全平台二手3C产品成交量超过2610万台,GMV(成交额)总量为228亿元,同比增长66.1%。全平台成交的二手3C产品总台数和GMV总量均为中国二手3C交易和服务市场第一名,且高于二名至第五名之和。

与此同时,万物新生的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具体数据为,2018-2020年,公司收入从32.6亿元增长至48.6亿元,今年一季度收入为15.1亿元,同比增长118.8%。

另外,爱回收的毛利率也很高。招股书显示,万物重生2020年整体毛利率为25.7%,远高于小米2021年一季度18.4%的整体毛利率和智能手机12.9%的毛利率,京东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也才只有14.3%。可以说,3C产品的二手生意比一手生意要赚钱。

奇怪的是,爱回收至今还在亏损。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万物新生分别净亏损2.1亿元、7亿元和4.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3.8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净亏损9000万元。

持续亏损、经营现金流一直为负,账上资金只有1亿美元,融资不断的爱回收缺钱的根源或与其布局线下门店的to B模式有关。

爱回收难掩to B之痛

从全球二手电商的商业模式来看,无论是日本的Mercari,美国的Poshmark,抑或是国内闲鱼、转转都是to C的模式,也就是个人与个人通过二手电商平台进行交易。

招股书显示,万物重生的业务主要有三个,一是爱回收的C to B业务。爱回收通过线下门店从个人手中回收电子产品,成色好的在合作平台上销售,成色不太好的销往海外欠发达地区销售等等。二是拍机堂的B2B业务,就是商家直接在平台交易,当然,也是爱回收出货的渠道之一。三是2019年在吸收京东融资的同时,收购了京东旗下的拍拍,最终形成了B to C的商业模式。

为了这次上市,爱回收将三个业务合并,起名万物新生集团。表面上看,万物重生打通了二手3C行业全产业链闭环,实际上,万物新生的竞争力还是爱回收,尤其是手机回收业务,其他两个业务并不成气候。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二手电商APP中,闲鱼背靠阿里引流,MAU为5734.5万人,位居第一;转转背靠腾讯,MAU为1461.3万人;而爱回收的MAU只有51万人,排名第七,与闲鱼转转相差较多,拍拍主要靠京东引流,MAU只有31万人,拍机堂还不足万人。

万物重生为了打响爱回收的品牌,不断扩大线下门店数量,才导致亏损不断。陈雪峰曾在2016年表示,爱回收一家简易门店一次性硬件投入就要7万元,现在的投入想必更高。以目前755家门店来计算,爱回收仅门店运营成本一年至少投入2.7亿元。

另外,从目前二手电商的市场份额来看,闲鱼占据七成,转转占两成,爱回收只占不到一成。而且,随着线下门店数量的不断增长,爱回收的服务质量没有跟上,失去了用户的信任和口碑。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对爱回收的投诉有800多条,大多数与压价、霸王条款及私自拆机有关。有消费者称,在爱回收上预估的5700元的iPhone11,经线上线下双认证无问题的情况下,最终被平台以"有轻微使用痕迹"为由2000元回收。

除此之外,爱回收还成了犯罪分子销赃的平台,随便翻看中国裁判文书,就有不少犯罪分子通过这个平台销赃。

也就是说,爱回收对产品的来源控制有问题。如果监管机构加强对货源的监管,增加回收的审核机制等程序,势必会影响爱回收的经营效率。到时,爱回收的营收、利润将受到极大影响。

竞争日益加剧,万物新生此次赴美上市募资后还要扩大门店,越陷越深,IPO还能成为爱回收新的起点吗?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