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高瓴IPO前突击投资,涂鸦究竟是做什么的?
文丨BT财经 HAN
3月18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企业涂鸦智能(NYSE:TUYA) $涂鸦智能(TUYA)$ 登陆纽交所,以21美元/ADS挂牌上市,这一发行价高于17-20美元的IPO发行价格区间,募集资金近10亿美元。当日,涂鸦股价上涨19%,市值近140亿美元。
可以看出,市场对涂鸦智能还是颇为认可和追捧的。
2014年底成立,2021年初上市晋身"全球IoT云平台第一股",涂鸦是怎么冲到IoT物联网云平台赛道前沿的?未来它还面临哪些竞争和风险?
藏在幕后赚钱的IoT平台企业
先说说投资者们最关心的:一堆"IoT""AIoT""Paas"等标签贴在身上,涂鸦科技究竟是干什么的?毕竟像涂鸦这种非消费类品牌,非专业大众并不熟悉。
在解释一大堆名词前,不妨先以两个具体场景为例--
比如,你购买了一款可以用手机调节色温和亮度、在冬日清晨还能用暖光唤醒你的落地灯,那涂鸦就可能就是帮助这个落地灯品牌实现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方。
再比如,某地要新建一个工业园区,需要智能空调、智能路灯、智能安全门禁,并将这些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降本增效、让园区真正实现智能化--如何实现这种地产园区智能化?涂鸦就能做。
智慧地产、智慧园区,软件+硬件+数据整合,以技术赋能甲方实现物联网--这是一堆标签后,涂鸦具体在做的事情。用它自己的标语来说,就是"Powered by Tuya"。
而这样技术+营销+客户管理为闭环的工作,to B销售能力的强弱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
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大客户占比等数据,在现有业务逻辑下,涂鸦股价将会和财报数据的好坏呈现较强的关联性,成为财报为主导的股票。
涂鸦招股书显示,2020年服务超过5000家客户,其中不乏飞利浦、松下、海尔等明星企业,可见业务和商业模式已经具有雏形。
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初创企业
涂鸦智能的背景可以用"三个明星"来概括:明星创业团队、明星投资机构和明星企业估值。
先来看明星团队:清一色的阿里背景的"大拿",公司总部选在杭州顺理成章。
涂鸦智能的创始人、兼任CEO是王学集。他大学毕业后就走上了技术大神的路线,加入阿里也是因为此前所在的创业团队被阿里看中而集体被收购。
同在被阿里收购团队里的,还有涂鸦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一位是兼任总裁的陈燎罕,另一位是兼任CTO的周瑞鑫。据公开信息,陈燎罕曾担任阿里云的运营总监,还是淘宝无线O2O项目联合创始人。此外,涂鸦公司COO等高管也拥有阿里工作经验。
再来看明星投资方:在IPO前,腾讯曾向这只"阿里血统"浓厚的团队投资,高瓴也跟着火线入股。
据涂鸦招股书,公司在2019年底增发D轮优先股融资1.8亿美元,最大认购方就是腾讯。2021年2月,高瓴资本又和腾讯认购了公司的普通股,在IPO前夕拉高公司估值。
再往前看,NEA(恩颐资本)是涂鸦最早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早在2014年就入股,目前的持股约24%。在随后的A轮到C轮融资中,Quadrille Capital、中金、东方富海等国内外知名机构都参与其中,投资者阵容星光熠熠。
这也是让涂鸦一路"开挂"直接冲到IoT物联网云平台赛道前沿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明星投资人加持,单靠核心技术实力冲出赛道,可能涂鸦仍在路上。
创始人和员工自然也会分一杯羹。目前CEO王学集持股22%、总裁陈燎罕持股5.6%、CTO周锐鑫持股4.2%,这些还不到40岁的创业者可能即将迎来财富自由。
明星投资方也给涂鸦智能带来明星独角兽的估值。
2019年,在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上,涂鸦智能成为新入选榜单里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第一名。2020年,涂鸦智能的身影依旧出现在这份榜单上,估值在100亿元。
IoT领域的竞争和涂鸦的未来
虽然涂鸦摘得"全球IoT云平台第一股"的光环,但是这个赛道早已竞争者众,包括西门子、微软、思科、小米等实力强劲的对手。
IoT物联网云平台的未来,可能是"强者恒强"的战场。也就是谁收集的数据越多、谁的系统和算法更先进,消费者势必会选择更先进的产品,长此以往形成正向循环,最终小份额的公司会被加速淘汰出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涂鸦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用涂鸦赋能的智能设备超过2亿台,每天的语音AI交互数量超过1.2亿次,这些数据将会是保证涂鸦领先地位的保障。
另外,涂鸦智能营收和毛利增长迅猛,但在研发和运营支出拖累下,成立迄今尚未盈利。在2019和2020年,公司都净亏损7000万美元左右,尚没有明显收窄的趋势。
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各个家电制造商都在积累自己的物联网数据,以海尔为例,虽然它是涂鸦的客户,但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物联网数据平台。做平台的涂鸦如果不能保持先进性,则面临被架空的风险。
IoT物联网已经从炒概念的阶段,慢慢过渡到落地实用,发展出AIoT智能物联网、IIoT工业互联网、IoV车联网等多个应用领域。涂鸦想要在物联网云平台的赛道里拉开距离、跑出优势,仍需继续加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