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崩盘式下跌的背后:进退两难的贝壳找房
文丨BT财经
那个号称要做最传统的房地产行业颠覆者的贝壳找房,最近有点进退两难了。
刚上市不久的贝壳,不光经历了一轮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股价下跌,这家"创新企业"还深陷上涨中介费和行业垄断一系列麻烦事,这反映出贝壳找房在寻找未来发展模式过程中深深的焦虑感。
3月8日,受美股科技股下挫影响,中概股多家企业股价均告下跌,其中,刚刚上市不到一年的资本市场宠儿贝壳找房,截至5日美股收盘跌幅超12%,在一众中概股中跌幅领先。
而此前的8个交易日内,贝壳找房的累计跌幅已超过31%,总市值蒸发2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9亿元),投资者损失惨重,怪不得被市场分析人士称为崩盘式下跌,巧合的是,此前贝壳找房刚刚宣布在多地上涨中介费。
当下这个局面,是左晖从未想过的。也许,这房地产领域公认的"技术狂人",对比之前赴美上市的高光时刻可能会感慨良多,毕竟,贝壳找房诞生初就承载着互联网房产科技梦。
去年8月份,贝壳顶着无数光环登陆美股,背后资本包括腾讯、高瓴、软银,就连承销商都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顶级团队,特别是来自阿里系的软银投资让贝壳找房平步青云。
当年软银孙正义认为房地产行业在未来有良好发展的趋势,果断投资10亿美元给贝壳找房,其他企业投资者纷纷跟进,直接促进贝壳找房获得24亿美元的融资。
2020年8月,贝壳找房在纽交所敲钟上市,成为了"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上市当天市值便超过200亿美元。
随后贝壳找房的股价一路攀升,2020年11月16日,贝壳股价一度冲高至79.4美元,总市值冲破900亿美元大关,折合人民币超过6000亿元。就算经过本次暴跌,市值也仍有6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021亿元,这个数字也足够惊人。
这是一个什么当量?
实际上,中国总市值最高的房企万科总市值为3567亿元;2020年中国销售冠军的房企碧桂园,总市值也不过约2047亿港元,另一家中国恒大,总市值也仅有2018亿港元。这意味着,三大房地产巨头市值总和才抵的过一个股价高峰期的贝壳找房。
贝壳找房的"麻烦"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贝壳找房却在近期陷入到大麻烦中。
首先是接连不断关于贝壳上涨中介费的消息被曝出。有新闻报道,2月18日起,重庆贝壳和链家买卖房屋交易服务费用调整为卖方1%,买方2%(之前卖方0%,买方2%)。这就意味着,一套200万元成交的二手房,中介费4万元。费率上调后,同一套房子中介费上涨到6万元。
严格来说,贝壳的中介费上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8年,"链家上海逆市上调中介费至3%"事件,就引起过一阵舆论讨伐。当时,上海链家将服务中介费由房屋成交价的2%上调至3%,随后各家中介纷纷跟风上调中介费,也正是在此之后,贝壳也陆陆续续开始了调整全国中介费标准之路。
但是别的中介平台如我爱我家、麦田的中介费一直稳定在2%左右,且提供的服务与贝壳大同小异,这让业界对贝壳找房上涨中介费感觉更加不好。
其次,实际上贝壳找房的服务质量在最近一年非但没有提升,似乎还有所下降。在知乎等社交平台搜索,关于贝壳的投诉问题不胜枚举;而在21聚投诉上,多名用户投诉贝壳找房恶意泄露个人信息、服务争议等问题;另外,截至3月初,在黑猫投诉上贝壳找房的投诉量也多达近600个。
第三,贝壳找房还曾卷入甲醛超标的联合投诉。当时其客服推诿称,火灾隐患和甲醛问题,都不在预审范围内,他们只是平台方......
因此,贝壳找房的负面消息从来没有消停过,甚至在2019年贝壳还陷入是否会成为行业"霸权者"的负面舆情之中。
原因是开展新房销售业务的过程中,开发商抱怨被渠道过高的佣金费所绑架。纷纷指责"中介公司收取的渠道费已经让开发商丢失了几乎所有利润"。
作为渠道之王的链家被"围攻",脱胎于链家的贝壳找房自然脱不开干系。这使得贝壳找房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质疑。开发商抨击贝壳找房垄断市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想要一家独大。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经纪人和客户来说,彼此间的博弈关系成为机制关系,经纪人希望房价越高,挣得佣金就越高,而客户希望房价越低,被抽取的佣金就越低。但现在佣金多少都由贝壳来定,经纪人和客户都要遵守贝壳的规则。然而,其实贝壳找房自身根本没有制定行业规则的权力。
前我爱我家的副总裁胡景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贝壳今天在服务水准,技术能力,内部管控等诸多方面是行业领先的,但这不能成为超额定价,碾压式消灭竞争对手的理由和依据。一旦走向谋求垄断,行业领军者将瞬间从行业的进步力量变成行业的反动力量。因为它消灭了行业的多样性和充分竞争......这将是整个行业的悲剧。"
行业对贝壳找房的怨气可见一斑。
不赚钱的龙头大哥
问题是,即使这样折腾,贝壳找房依然不赚钱。
贝壳找房一直都是重资产模式,在成立的短短两年之内,已经吸引了超过250个品牌、4.2万家门店的45.6万经纪人,是国内绝对的地产中介龙头企业。
2019年全年,通过贝壳平台完成的房屋交易总共超过220万笔。其中,2019年二手房交易超过60.7万笔、新房交易超过53.2万笔,单以成交额计算,贝壳找房是所有行业中的第二大平台,仅次于阿里。
数据显示,贝壳找房全年的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但是很可惜,利润却少的可怜。
根据贝壳的财报,贝壳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2020年Q3季度,虽然净营收为人民币205.5亿元,同比增长了70.9%,但其归母净利润仅为7470万,相比2019年Q3季度的归母净利润3.814亿元,同比下降了80%,而在2020年Q1季度,其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了12.29亿元。
目前,贝壳找房旗下三大主营业务为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和其他新兴业务。在贝壳找房营收的构成中,主要为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以及金融服务、房屋翻新等新兴业务三大板块,其中存量房和新房的交易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超97%。
针对上述连续亏损问题,关于亏损贝壳的招股书中解释为,分给关联代理商和其他销售渠道的佣金增多,以及内部经纪人和专业销售薪酬增多,对应起来,佣金分割和佣金及内部补偿主导贝壳成本的上升。
贝壳找房指出,由于尚处于平台建设期,因此人力投入成本较高,2017-2019年的总务和行政支出分别为42.8亿元、49.3亿元及83.77亿元。
不仅如此,贝壳找房还在招股书中坦言,预计将来会继续产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进一步扩展业务,这可能使"我们"更难以实现盈利。
业内人士指出,贝壳找房上出现的亏损是房产经纪行业通病,不过这也与其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成长步伐迅速,但整体而言贝壳找房仍处于平台发展初期,这个阶段中,各环节都需要投入高额资金,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房产中介这个非常传统行业数字化产物的贝壳找房,投资人的耐心还会延续多久。
资本市场还会爱贝壳吗?
连年亏损却成功赴美上市,贝壳找房离不开风投资本的鼎力支持。据公开资料显示,仅在2019年下半年,贝壳找房就连续完成了D轮和D+两轮融资,得到了软银、腾讯、高瓴、红杉等领投的36亿美元投资。
不难看出贝壳找房的发展模式仍然是烧钱换市场的老套路。也正因如此,业界对贝壳找房自身的盈利能力一直充满争议。
对于贝壳而言,上市并非是胜利,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对美国的投资人来说,是否继续看好贝壳找房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曾经的瑞幸造假事件引发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赴美中概股审计越来越收紧,贝壳找房依然选择了赴美上市。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贝壳找房的模式不难理解。
2017年上市的美国在线房地产经纪公司Redfin,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其房屋销售交易的业务模式、经纪佣金的收入构成等都与贝壳找房具有相似性,但是这不代表贝壳找房可以被美国投资者信任。
剥开贝壳找房的资本光环来看,投资者普遍认为,房地产几乎是互联网最难涉足的行业,因为房地产交易标准化太难,交易流程非常复杂,且充满不确定因素,买房卖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只会发生一两次,交易频率极低。
就连贝壳CEO彭永东都坦承:"贝壳从事的行业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美股市场投资者有其特点,他们更关注行业天花板和公司的成长性。不仅更愿意为未来的增长性买单,也更开放地看待新经济。
这对贝壳找房来说依然比较尴尬,过去几年贝壳找房的快速扩张,使其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据贝壳的财报显示,过去3年时间,贝壳累计亏损超过40亿元。2017-2019年,贝壳的归母净利分别为-5.744亿元、-4.678亿元、-21.84亿元,2020年Q1季度亏了12.31亿元。
对于贝壳的垄断传闻也好,上涨中介费举措也罢,都反应出贝壳找房已经陷入一个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不改变现状连续亏损难以向资本方交代,而上涨中介费却没有向用户提升相应的服务质量,在房产中介这个赛道上,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如果贝壳不能短期内展现出发展潜力,来自资本市场的转身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这一轮的股价下跌,可以看作是资本市场的警告。
但喊狼来了太多次,一定会出事。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