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海航破产重组:即使没有疫情,也很难走下去

2021-01-29 21:19:00

文丨BT财经

海航破产重组,还是没能渡劫。

海航的自救从2018下半年开始,历时一年半,几乎把能卖的、敢卖的都卖了,也没什么大起色。

2020年,航空业的惨淡更是超2003年的SARS,海航拖着沉重的债务,终于走到了破产重组。

海航集团的党委书记顾刚发布"一封家书"中说:

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一场百年未遇的疫情如此严重的影响我们,让雪上加霜的海航真的一下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即便没有这一次疫情,我们也很难再走下去了。

几天前的公告

七天前,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根据工作需要,即日起,顾刚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长职务,任清华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职务,二人担任联合工作组职务保持不变。

当时的消息表示,海航集团将在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继续推进风险处置的实施工作。

这是去年2月29日之后,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入驻海航近一年来首次正式对外发布公告。

本来外界以为,海航的危机会逐步化解,因为在工作组进驻后,波音、携程、滴滴、飞猪、中国航材、腾讯、比亚迪等都和海航签了协议,以维持海航的航空主业安全。

但海航还是迎来了"破产重组",这里也要科普一下破产重组和破产清算的区别。

破产重组是指对符合破产条件但是具有挽救希望的企业不立即进行清算,而是在法院的主持下,指定破产管理人,依法清理企业债权债务,制定重整计划,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

可以理解成,破产重组"没有破产清算那么惨",A股中也有不少宣布破产重组的公司,例如盐湖钾肥、重庆钢铁、舜天船舶、力帆集团等等。

但如果不选择政府出面破产重组,海航其实也无路可走。因为海航的债务问题十分庞大,如果贸然找人去接盘,风险非常大。

不愿意相信是海航

"我们虽然有准备,但还是不愿意相信是海航"业内人士这样说。

因为曾经其他的航空公司,都是海航的"弟弟"。

海航集团旗下参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参与管理机场13家;机队规模近900架;开通国内外航线约2000条,通航城市20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逾1.2亿人次,巅峰时期,海航的资产规模曾高达1.23万亿。

哪怕是现在,海航依然有12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而且在买买买模式下,海航旗下公司的行业分布广泛,涉及商业服务业、零售业、互联网、商品贸易、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计算机、货币金融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9大行业。

陈峰当时总结:"除了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自海航出现流动性危机后,就突然掉头,由"买买买"转向"卖卖卖",通过处置非主业资产的手段来拯救海航。

本来在2020年初,陈峰还在新年献词中表示,"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了本已债务压顶的海航沉重一击。

从1000万元到1万亿再到破产

1993年,海航起家时,只有一千万元,连飞机的一扇翅膀都买不起。后来,通过陈峰和王建带领海航人的打拼,逐渐发展成为数千亿规模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2013年,陈峰为当时的海航画了一张美妙的蓝图:

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名,营收由8000亿元到10000亿元;

2030年海航进入世界500强前50名,营收在15000亿元。

海航确实有距离梦想很近的时候,例如,"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里,海航集团以6183亿元营收位列榜单第二,总资产逾10000亿元人民币,榜单第一是华为。

但是三年半以前,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排查涉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也就是说:无脑的海外并购要刹车了。

而海航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就是:依靠航空主业维系现金收入、用现金收入偿还银行贷款、再用银行贷款持续扩张。

扩张要停止了,但贷款要还,一边需要不断填补巨额债务窟窿,一边是跟不上的盈利能力,海航开始不断被掏空。

这也就是27年间"弹指一挥间",海航讲完了一个巨头从1000万到一万亿,再到破产重组的故事。

后记

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海航,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据媒体报道,新海航将在年内重启。

另外,有海航员工反映,曾经大家都花钱买了海航旗下前海航交所的理财产品,目前仍未能兑付,只能通过兑换海航机票弥补部分损失。有专家表示,进入破产重整后海航理财产品的兑付将会更有保障。

或许破产重组,对债权人、理财产品持有人、全体海航员工和整个资本市场来说,都是一条新的出路。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