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不代理“原油宝”事件了!法律维权为什么这么难?
对于"原油宝"的投资者而言,数十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堪称煎熬,好不容易迎来的一缕曙光的时候,转头又似乎回到了事情的原点。
"原油宝"暴雷事件之后,5月5日,中国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的公告》,内容称,目前中国银行相关的分支机构正在按照客户的诉求意见,积极地进行诚挚的沟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和解协商。
其中注明:"如无法达成和解的,双方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中行方面将尊重最终的司法判决,同时,中行方也依法保留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
而就是这句,看上去云淡风轻的官方话术,为如今反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演,"原油宝"的协商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中行的《和解协议》没有让所有人投资者都满意,那么通过法律诉讼的形式,来达成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无可厚非。
可就在5月11日晚间,事情的发展令人吃惊。原本受理投资者委托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分别宣布"紧急停止"代理"原油宝"案件。
这一幕,也恰巧印证了中行之前公告中的伏笔:接受条件就和解,不接受就法律诉讼。
结果,就是"律师们"先认输了。
01.客户维权再无门
据报道,有一位"原油宝"的客户原本投资本金是400万,事后发现自己的账户数额是-924万,不但本金一分不剩,还倒欠中行524万。
而对于投资者们的亏损,中行方的态度却是:"如若不还款,就等着上征信黑名单。"
机构对于投资者个人开启了"硬刚"模式。即便后来中行发布了《和解协议》,但也一副"我们已经让步了,你自己看着办吧"的架势。可本就委屈难当的投资者们,哪受得了这个,于是想到了"法律"维权。
但"停止代理"的事,着实让是对于维权怀抱着一丝希望的客户们吃了闭门羹。
而律所被"噤声"的事,也早有传闻。据流传于网络的截图显示: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风控总部曾在4月24日上午给各个分所和部门发布过一则通知,内容如下:
"鉴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下属分支机构是本所常年服务客户,根据利益冲突相关规定和本所相关制度,各位律师不要擅自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发表评论、不接受媒体采访。如需发表相关评论和接受相关采访的,须上报总部审批同意。如您已转发或评论等,请尽快妥善处理。"
一众律师事务所纷纷选择"退出"。"法律"这道护身符到了老百姓手里怎么就不好使了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2.中行的棋局
不得不说,中行这局棋局布得如此巧妙,真是令人看为观止。
首先,中行用做市商的手法,拿着"原油宝"客户资金,去做对冲。结果一不小心操作不当,让自己在海外市场上吃了哑巴亏。
其次,在造成巨大亏损以后,回到国内,又想着如何让倍受蒙蔽的客户们与自己共担亏损。
然后,"假仁义"地放开被法律诉讼的可能,让大众觉得不是没给过维权者机会。
最后,再以业务合作方的名义,让律所们噤声、闭嘴,从而把被起诉的麻烦扼杀在萌芽里。
此外,中国银行app中上线了原油宝的和解协议,此线上协议与纸质协议在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只是删除了纸张协议中的"保密条款"和"争议条款"等。
而且线上协议中还设置了"倒计时"。倒计时,能增加人们紧张感和焦虑感。此计,简直就是点睛之笔,从心理上攻克想要维权讨说法的客户。
从"公告"到"和解条款",再到如今锁住法律诉讼的咽喉"律师"的关卡。一步一举,都堪称教科书般的心思缜密。年度史诗级的做局戏份,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发展的史册之中。
03.维权,最终只能妥协?
事已至此,投资者们的起诉维权和机构方的商议和解,似乎也从原本的"选题作文"变成了如今的"命题作文"。
可是,一场惊天闹剧,就要这样草草收场?受损的投资者们只能默认接受中行机构提出的和解方案?原油宝客户有6万余人,总损失金额规模不小于90亿元人民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实,不禁让人唏嘘。
近些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中的雷一个接着一个引爆......从小型P2P平台,到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广大投资人的权益,究竟要交给何人以何种方式来维护?
是机构?还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