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现在的小米,已无法支撑生态链企业新一轮增长?

2020-04-17 18:29:50

近日,又有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发生工商变更。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退出华米科技董事行列,而他恰恰曾是小米生态链负责人。此外,小米投资人之一岳斌以及曹莉平也退出华米科技股东行列。因此,有人据此得出结论"去小米化加速"。

消息一出,华米科技立刻进行澄清。

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华米科技战略投资方和业务合作伙伴,小米的持股从未发生改变,"一股都没卖过"。目前,刘德仍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此次变更系正常的公司治理行为。并透露,最新一代小米手环 5,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现在的小米,已无法支撑他们新一轮增长?

5年前,雷军曾发誓"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

凭借小米强大的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等资源优势,一批生态链企业发展势不可挡。紫米的移动电源,1More的耳机,华米的手环,都是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米手环的热销,极大地推动了华米科技的高速增长。该公司日前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9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21.1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72.4%。去年推出的小米手环4还创造了开售八天全球发货量超过百万台的记录。

近日,华米科技携手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腕部智能可穿戴联合实验室,更彰显了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和创新优势。

但是由于产品一直被打上"小米标签",其自有品牌却鲜为人知。

更尴尬的是,小米虽然为他们贡献了大量营收,但带来的利润却相对有限。于是,华米开始考虑突出自有品牌。在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扬的双重驱动下,华米科技更加坚定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依赖减弱,但"去小米化"≠脱离小米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不是小米的子公司,小米对其并不拥有控制权。比如,华米、绿米、云米等都是小米的合作伙伴,而非子公司。

当这些公司出货量上千万甚至破亿,并能持续增长的时候,他们对小米的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的依赖,无疑日益减弱。目前,小米手机增速放缓,更削弱他们对小米的依赖。

去年6月至9月,华米科技连续举办多场发布会,主推专属品牌Amazfit新品,急切想要建立自家品牌的市场优势。

然而,他们是想通过丰富自有品牌来平衡产品占比,打造多元化运营模式,而不是脱离小米。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也曾经表示,在他的计划中,永远不会存在"脱离小米独立发展"的可能。

其实,在合作过程中,小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靠投资参股控制的时代已经过去,想携手走向更远小米也需要自我升级。事实证明,小米一直强调的"硬件业务低利润"非常不利于生态链企业的发展。

那些离开小米生态链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了?

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对于生态链企业来说,"去小米化"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此前已经有一个成功的例子--石头科技。这家公司曾是"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ODM原始设计商,曾借势小米迅速发展壮大。

由于米家品牌系列产品以性价比著称,并且采用利润分成模式,因而石头科技米家品牌扫地机器人毛利润并不高,并呈现出逐步下滑之势。2019年石头科技"去小米化"策略,使得公司利润大增,自有品牌产品收入占比已超过米家品牌,这也增强了其上市的底气。

如今,打造自家品牌,摆脱小米IP的单一产品线模式逐渐被效仿,这样的趋势也被外界认为是"去小米化"的独立行动。

不过,小米生态链的大部分企业,由于团队实力、市场不成熟等诸多原因,还是离不开小米的羽翼。比如,绿米、云米等在上市后都选择加大投入,专注于自家品牌的建设,但效果似乎都有些不尽人意。

自有品牌对于生态链企业有多重要?

显而易见,小米IP的价值赋能已经过了爆发期,单一的品牌输出无法满足生态链企业下一轮的高速增长。

对于生态链企业而言,打造自有品牌是希望市场与外界能通过其他渠道看到小米背后的自己。然而一旦离开了小米,必然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复杂的竞争格局。

简言之,扫除了一个内部障碍,可能会遇到来自外部的更大阻力。新品牌、新用户、新市场的开辟,也是一大挑战。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不少公司都曾表示,小米很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品牌,前提包括不能牺牲小米利益。无论如何,这些飞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毕竟"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在5G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生态链企业的"脱离""独立"似乎显得有些凉薄。未来这种局势,会不会成为小米生态链之殇呢?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微信号:BT财经)所有,财经时报为BT财经授权转载的唯一网站,未经BT财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