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连续29个季度盈利背后,物流折戟 回归“特卖”
唯品会连续29个季度盈利,但却只剩"特卖"。
近日,唯品会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唯品会全年实现营收930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大增88.7%。
在重新回归"特卖"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唯品会的表现好吗?
持续盈利
实际上,唯品会在2018年重新开启专注"特卖"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爆发。
2018年上半年,唯品会与腾讯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2018年3月,唯品会旗舰店在京东上线,同年4月唯品会进入微信"九宫格",开通微信流量入口,唯品会的新用户增长开启加速时代。
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4%至6900万,而活跃用户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唯品会营收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唯品会2019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1亿元,增长12.4%,较上一季度的196亿元,增长49.5%,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111.4%,这是唯品会连续第29个季度实现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唯品会历年营收同比增速来看,其营收增速整体出现放缓趋势。
实际上,唯品会在经历上市头几年的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营收同比增速保持三位数增长,分别为204.7%、145.1%和121.9%。
而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出现放缓的趋势。2015年至2018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3.8%、40.8%、28.8%和15.9%,营收同比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到2019年,营收同比增速仅为10%。
由此不难看出,唯品会在营收同比增速方面在走下坡路,但市场却充满热情。
唯品会2012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6.5美元,2020年4月8日收盘价为15.50美元,较发行价上138%,股价疯涨,市值也一路攀升。
不过,亮眼财报背后,是其物流业务折戟、不得不重新回归特卖的现实。
物流业务折戟回归"特卖"
2013年12月,唯品会成立品骏快递,建立自身品牌物流代表了一种服务质量,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助于形成企业的品牌调性。
然而,自营物流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企业盈利带来较大压力,唯品会想要继续加强盈利能力,就必须降低履约费用这一操作。履行费用主要包括运输和装卸费用,包装费用和物流中心租赁费用,以及物流人员的报酬和福利。
而唯品会履约费用已然居高不下,2014至2018年,唯品会履约费用分别为22.7亿元、36.7亿元、49亿元、69亿元和75亿元,履约费用率占比一直高达10%左右。
最终,"剥离"成了品骏快递最终的命运。唯品会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2019年第四季度,唯品会终止了品骏快递配送业务,此举将为公司节省可观的运营成本。
而早在2018年7月7日的年中战略会上,唯品会首席执行官沈亚曾表示,唯品会回归"特卖"战略,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或许可以看出些许猫腻。
彼时,在宣布重回"特卖"战略的同时,唯品会也开启了线下渠道的布局。
2019年7月10日,唯品会以29亿元收购杉杉商业集团,杉杉商业目前运营着5个奥特莱斯广场,还有5个在规划建设中,与唯品会"线上奥特莱斯"进行互补。
另外,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沈亚表示,线下对于公司很重要,但现在还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包括与杉杉商业是刚开始合作,线下店也是在前期摸索。
2020年3月31日,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蔬菜零售、水果零售和鲜家禽零售等线下市场经营范围,唯品会进一步发力线下市场。
唯品会连续29个季度盈利,如今"砍掉"自营物流,回归"特卖",一切都是为了保持持续盈利,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