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再见,辉山集团

By 赵勇
2019-12-27 18:38:27

退市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赶在汇源果汁之前,东北乳业巨头辉山乳业先一步被港交所强行退市。

12月18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从12月23日上午9时起,对辉山乳业的上市地位予以取消。

资料显示,辉山乳业股份自2017年3月24日起已暂停买卖。经过了除牌程序的第二、第三阶段之后,辉山乳业仍然没有提出任何复盘建议,因此,香港联交所决定取消辉山乳业的上市地位。

始于浑水做空的辉山乳业,真的迎来了退市的结局。“公司真实价值为零”的判断,也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初,这恐怕是浑水以夸张的口吻所做的表述,以求对其股价的打击。

随着真实状况的不断爆出,辉山乳业的水有多浑,债有多重,恐怕浑水也无法想象。作为一家营业收入规模64亿、净利润6.62亿(2015年经营数据)的公司,辉山乳业的债务金额高达242亿(2019年1月数据)。与此同时,公司财务负责人(也是杨凯一致行动人)葛坤至今仍处于失联状态,又让公司的资金迷局更加难窥真相。

12月24日,辉山乳业终于迎来接盘方。光明乳业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参与竞拍辉山乳业旗下两处相关资产,最终以7.5亿元的成交价格中标。如今,化整为零进行资产出售,已经是辉山乳业解决债务问题的最佳方式。

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如果杨凯能早点懂得这个道理,辉山乳业的结局或许会好一点。

国企,到外资,再到民企

根据公司官网的介绍,辉山乳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这已无从考证。公开资料所能查询的,其前身为1998年沈阳农垦总公司整合多个下属国有企业所组成的“沈阳辉山乳业集团”,也就是后来的沈阳辉山乳业(沈阳乳业)。2012年,沈阳乳业的原有业务由杨凯控股的“辽宁辉山乳业”(辉山乳业)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覆盖,沈阳乳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辉山乳业则基本继承了沈阳乳业的全部资产。

短短十五年时间,沈阳乳业在经历了三重身份的转变,从国资到外资,最后再到杨凯实际控制的民营企业。通过将沈阳乳业的业务与资产向辉山乳业转移,并成功运作辉山乳业上市,杨凯也完成了从一个回城知青向辽宁首富的身份转变。

1998年底,沈阳农垦总公司将沈阳地区的多个畜牧场、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业整合在一起,组建了“沈阳辉山乳业集团”。四年之后,辉山乳业成为了东区地区首屈一指的液态奶生产企业,公司主营收入从1亿元增长至接近3亿元。

2002年,当地政府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对沈阳乳业进行改制,对于合资方,要求有能够将公司运作上市的能力。最终,一家叫做美国隆迪的外企出资1170万美元,控股辉山乳业52%的股权,辉山乳业也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2004年7月,沈阳市农垦联合企业总公司将剩余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美国隆迪,辉山乳业也就变为外资独有企业。至此,公司完成了从国企到外企的转变,杨凯也成为了辉山乳业新任总经理。

2004年12月,美国隆迪直接将辉山乳业50%的股权转让给了总经理杨凯,原因是“基于杨凯对辉山乳业及所有其他合营公司所做的贡献,以求杨凯日后继续留任及尽心服务。”

2012年7月,美国隆迪又将剩余的50%权益转让给了葛坤(杨凯一致行动人),彻底退出了辉山乳业。至此,辉山乳业也从一个外资企业,再度变身为民营企业。在沈阳辉山乳业业务向新公司“辽宁辉山乳业”转移后,杨凯正式成为辉山乳业的董事长与大股东,并开启了其后戏剧一般的人生历程。

浑水做空:卖草比挤奶赚钱

2013年9月,辉山乳业在港交所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3亿美元。有钱之后的杨凯,开始将业务加速扩张,在各个领域不断投资,并首创了乳业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业务涉及草料种植、奶牛养殖、液态奶和奶粉的生产及销售。

至今,辉山乳业这一全产业链的模式仍在公司官网高调宣传:企业逐步形成以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辉山乳业同时宣称,已拥有近50万亩苜蓿草及辅助饲料种植基地。

苜蓿草,是奶牛养殖所用饲料中重要的草料,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与牛奶中的蛋白质水平。但其成本高昂,且依赖于外国进口,一吨需要400美元。然而,辉山乳业却宣布,通过自己种植苜蓿草,公司一吨成本只要92美元。

有了这一成本优势,辉山乳业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业高毛利率。资料显示,2016年,辉山乳业的综合毛利率高达56%,远远高于乳业两大龙头蒙牛集团(33.7%)和伊利股份(37.9%)的毛利率水平。

长期以来,农业农产品领域,一直是财务造假的温床。产业链一体化,又给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

反过来说,如果辉山乳业的苜蓿草成本当真只有92美元,相对于行业400美元平均成本,公司直接卖草无疑利润更大,无需再费力进行养牛挤奶。

著名的做空机构美国浑水公司无疑看到了这一问题。2016年末,公司连续出了两份针对辉山乳业的做空报告。苜蓿草问题,正是他们的重要攻击点。经过长达数月的明察暗访之后,他们发现辉山乳业的苜蓿草业务名不符实。真实情况则是,辉山乳业一直从一家名为Anderson Hay & Grain的公司大量进口苜蓿草。因此,公司所谓苜蓿草成本低所以毛利率高的说话就难以成立。

对此,辉山乳业在回应中坚决否认。公司称,公司每年少量进口苜蓿草,主要在公司种植的苜蓿草收割之前,但外购的苜蓿草比例只有4.3%-9.2%。

此外,浑水报告还对辉山乳业的债务问题、资本支出欺诈等问题进行了质疑,浑水更是大胆地指出,辉山乳业的实际价值为零。

尽管浑水的看空报告多次获得了成功,尤其在中概股方面。但在辉山乳业身上,浑水并没有占到便宜。后来,浑水公司创始人Carson Block接受采访,说这一笔做空浑水并没有赚到太多,辉山乳业股价未见大幅下跌,显然是股东和股东相关人士有意增持。

事实正如Carson Block所料,杨凯本人用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让辉山乳业的股价稳如泰山。但正是这一行为,让杨凯耗尽了可以动用的资金,最终陷入兑付危机。

顶得住压力,逃不过兑付危机

浑水的报告虽然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但在当时并没有给辉山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媒体所宣传的辉山乳业股价一天暴跌85%,实际上是发生在三个月以后,公司兑付危机传闻出现之时。

2016年12月16日,也就是浑水发布沽空报告的当天,辉山乳业短暂停盘,收盘于2.75元,最终下跌2.14%。杨凯宣布在当日增持2500万公司股票。12月19日,杨凯再次增持2100万股。随后,辉山乳业股价基本走稳,浑水做空基本宣布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杨凯公司对辉山乳业的持股比例从2015年的46%,一路攀升到2017年股价崩盘前的73%。估算下来,杨凯为维护公司股价所付出的资金约在50亿-60亿港元。

浑水的做空报告虽然没有在股市上获胜,事件的影响力还是让辉山乳业的贷款机构开始对其调查。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仅中国银行一家机构的审计就发现,辉山乳业存在单据造假、账上30亿元资金被挪用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辉山乳业又宣布,财务负责人葛坤与公司失去联系。葛坤此前为杨凯的秘书,也是杨凯的一致行动人。至此,辉山乳业债务问题更是疑云密布。

消息传出后,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的股价便上演了高台跳水,半小时之内暴跌85%,创下了当时的港交所记录。杨凯200多亿身价顷刻间化为乌有,大批股民的财富也瞬间蒸发。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为东北最大的乳企,拥有4万余员工的辉山乳业落到如此地步,很多人归罪于浑水机构的“做空”。做空报告发出后,杨凯本人也曾高调表示公司毫无问题,浑水是在恶意做空。然而,事实终究胜于雄辩,若没有公司自身业务及财务的诸多问题,任凭浑水如何做空,辉山乳业都不会落得如此地步。

与此同时,面对浑水的做空, 杨凯在股市上的反击还是用力过猛。其为了护盘所动用的巨额资金,也随着股价的崩盘而消失不见,这或许也是辉山乳业至今无法说明其资金真实去向的根本原因。而对浑水来说,辉山乳业惨遭退市的结局,恐怕也超出了当初的预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微信号:BT财经)所有,财经时报为BT财经授权转载的唯一网站,未经BT财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