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国家就海洋垃圾处理提出目标:到2025年实现零排放
近期上海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使得垃圾处理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垃圾处理课题中,海洋垃圾,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往往因为不太容易接触而被忽视,但实际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并不亚于陆地垃圾。
根据《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有大约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而在美国加州至夏威夷州的太平洋海域中,甚至有一个被称为“第八大陆”的“大太平洋垃圾带(GPGP)”。
根据荷兰海洋清理基金会的估算,塑料微粒正在大太平洋垃圾带上迅速积聚,从20世纪70年代的0.4 kg/km2到2015年的1.23 kg/km2,整个垃圾带的面积达16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四个云南省的面积。
严峻的形势下,各国正在就海洋塑料垃圾的问题采取行动,并在最近立下了一个里程碑:上周在日本大阪召开的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设定了目标,即到2025年将丢弃到海洋的塑料垃圾数量减少至零。
在峰会召开前两周举行的20国环境部长会议上,代表们制定了各国可以采取措施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框架,但明确指出这些措施是自愿的。
有环保人士指出,目标实现日期太遥远,并且G20提出的措施没有法律约束,会限制该目标的有效性。
随着上海开始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措施,中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采取了更积极的立场,未来中国或许将在海洋塑料垃圾减排上做出更多的国际表率。根据中国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将有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实行了二十多年垃圾分类的日本则表示,会通过开发生物降解材料和其他创新塑料替代品等手段努力实现海洋垃圾减少至零的目标,并将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实际帮助,以提高处理垃圾的能力。据了解,日本法律明文规定乱丢弃废弃物者最多可被处5年有期徒刑。
许多国家,包括非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已禁止使用塑料袋,欧盟已投票决定在2021年之前取缔10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吸管、叉子和刀具。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本塑料政策经理Yukihiro Misawa说,虽然正确处理垃圾以及改变消费者行为的措施非常重要,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减少全球塑料过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