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是如何悄然重塑非洲制造业?
多年来,中国企业纷纷涌入非洲大规模建设当地基础设施,包括水坝,铁路,港口和电信网络。根据麦肯锡(McKinsey)统计,从2000年至2014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存量从相当于美国的2%升至55%。2017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为31亿美元,麦肯锡估计在目前的快节奏下,中国将在十年内超过美国的水平。
麦肯锡(McKinsey)的合伙人兼《中国在非投资》一书的作者艾琳·袁孙(Irene Yuan Sun)表示,中国制造业投资是非洲在这一代人中实现工业化的最大希望。" 她说,"中国在非洲的参与不仅仅是国家驱动的努力。这些私营企业也是一个同样大的,甚至更大的组成部分,它们更加工作密集,更快地本地化,并且具有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
非洲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赤字巨大。它缺乏可靠的电力,水和全天候的道路。中国新南方集团入驻此地后,不得不从头开始建造几乎所有东西,包括天然气发电机和连接该区域与首都拉各斯及其他地区的尚未铺设的道路。
经过七年的运作,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有50家注册公司,其中包括两家生产瓷砖和板材的陶瓷制造商,一家钢管厂,一家印刷企业,一家塑料回收公司和另一家专门从事建筑材料的公司。
"尼日利亚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建说。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尼日利亚2017年制造业仅占GDP的9%,穆罕默德·布哈里总统抱怨说尼日利亚所有的物品都需要进口,甚至从牙签到番茄酱。
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尼日利亚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枯竭,部分原因是该州在白象项目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另外,中国廉价商品的进口成为破坏当地生产的另一个因素。同时,尼日利亚也受到石油出口国诅咒的打击,这诅咒推高了汇率,使进口成品比生产它更便宜。这个曾经蓬勃发展过纺织工业的国家如今已成为一个苍白的阴影。
由于缺乏除最基本的原材料以外的所有原材料,尼日利亚的大多数中国工厂仅限于最终装配。他们依赖进口零件,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获取稀缺的外币。 "当有利润时,货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彻底消除这种情况,"Winghan的创始人余永,他是一家中国家具品牌,在奥贡州有一家工厂。
中国企业的涌入绝不仅限于尼日利亚。麦肯锡估计,在非洲有超过10,000家中国企业在运营,其中90%是私营企业。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Kaname Akamatsu的"飞鹅"概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中非研究计划的研究人员认为,随着中国成本上升,制造业将逐渐转向非洲等地区。2000年至2015年间,中国公司在玻璃,再生钢,陶瓷,石膏板,纺织品,染色,制革厂和制鞋厂等商业部注册了1000多份非洲制造业提案。
中国公司搬迁至非洲,不仅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更低。他们还被根据"非洲增长和机会法"向美国出口免关税的前景所吸引,并根据"除武器之外的一切"协议向欧盟出口。
在尼日利亚和非洲大部分地区,中国的投资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和赞扬,但大多数官员都对此表示欢迎。尼日利亚前驻北京大使乔纳森科克说,西方对来自中国投资的警告是虚伪的。
此外,从中国员工个人角度来看,离开家乡,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在这边生活非常孤独," 管理一家位于拉各斯和卡诺的医药制造公司的彭宏先生表示,该公司雇用了大约350名尼日利亚人和45名中国人。彭宏2005年从湖北省抵达西非,在那里他说:"生活太艰难了,尤其在饮食方面,因此我们公司会为中国员工进口大部分食物然后自己动手做饭。"
并且非洲当地居民会常常指控中国公司只雇佣中国员工。之后公司明白了如果他们想继续经营就需要提供当地就业机会。但是非洲劳工的技能水平太差也很让中国企业家头疼,虽然这是近几十年来国家教育体系恶化的结果。
"当地员工往往难以操作这些机器,"香港鞋厂经理陈东华说。"但是因为当地的劳动力很便宜,所以只能选择让他们手工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