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将裁员15%:我们不聊网约车寒冬 聊聊网约车安全问题
在今天(2月15日)上午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同时,2019年滴滴将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2019年年底员工总人数将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
这次人员结构得调整,有消息称是因为滴滴受到巨大的安全压力和政策合规压力,不得不调整转型,全力投入安全和合规。
小编对此不想评论这是否意味着网约车市场进入了寒冬,因为"出行问题"一直是刚需,只想好好聊聊这次滴滴称要大力抓的网约车安全问题。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口头的承诺和写在纸上的计划,所以先说说到底"乐清顺风车恶性事件"之后有哪些实质性进展?
首先先说滴滴的调整。"滴滴出行"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APP上线并完善了行程中录音、录像,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未成年人乘车提醒、夜间乘客乘车等多项产品功能和安全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面向乘客、司机和各领域专家召开了124场意见征求会。
而顺风车事件的犯罪司机也在今年2月1日上午,被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判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该事件之后,各地网约车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也越来越严格,这次网约车巨头(市场占有率曾冲到90%以上)滴滴也下了大力气要花在安全技术领域。但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依然是世界性难题。比如美媒CNN就曾发布过重磅新闻:在过去的4年里,美国有至少103名Uber司机被指控性侵或虐待乘客。
那到底网约车为何容易出事呢?该加强安全保障?
首先,车是一个非常密闭且私人的空间。而在这个密闭空间里,两个陌生人(司机和乘客)的人品或者此刻的状态都是不可控的。所以这就涉及到前期司机的甄选问题,根据驾龄、有不良犯罪或违法记录。这个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去做的话,比如和权威背景审核服务商合作,能够从前期阶段降低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但这个肯定会给网约车司机设置更高的门槛,前期审核时间也会更长。之前滴滴就是因为司机审核门槛太低,是得到了最多的司机拥有数量,很快地拓宽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可之后是"血"的教训。
另外,就是乘客在行程上是处于被动的一方。毕竟车是司机在掌控方向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司机将车开到隐蔽地方犯罪的事件。所以现在很多网约车平台也上线了"分享行程"等功能。这也要求平台做好安全举报联动工作。如果乘客一旦发现形成有不正常的地方时,可以快速反映。
此前,顺风车事件受害者发现之后,联系客服,滴滴一方却没有很快作出反应,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之后网上爆料当时滴滴的客服是外包的公司,只能机械式地回复被害人。虽然客服外包可以节省人力、财力,但生命是无价的。在客服这个问题上,或许网约车公司可以参考一下Uber的做法。
丁珂在演讲中分享过他从Uber挖人时,听到的Uber在安全问题上的做法 -- 对于日常的投诉和犯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去制定算法,比如说司机和乘客在聊天过程中拌了几句嘴,乘客气不过,去投诉;或者有的司机为了多挣点钱,就去绕远路等这些相对于来说不痛不痒的问题,uber公司根据系统算法,会把这些投诉分拨到处理投诉的客服那里。
但当系统识别出来乘客或者司机的人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这些问题不会交由客服去解决,而是直接交由公司的安全团队去处理,安全团队会根据定位、司机或者乘客的信息去直接干预,甚至可以直接联系当地警方,由警方直接出动。不过这也要求警方的机动性更强,丁磊还指出,在美国如果乘客直接打电话给美国警方911,911则会直接根据你的定位,在5-20分钟内参与其中。
虽然现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是相当激烈,但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巨头都想进来分一杯羹。但小编想说,最终唯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企业才能真正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