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纾困产品已落地四单,行业、资质、风险成筛选标准
12月27日,"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纾困第二单落地。同时,阳光资产阳光稳健专项产品首笔投资落地。至此,保险纾困专项产品已落地四单,投资规模合计约19亿元。
记者获得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9家保险资管公司在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完成专项产品的登记,合计目标规模1060亿元。
那么,下一个被纾困的上市公司会是谁?在目标选择上,保险资管公司有哪些考量维度?
落地投资达四单
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短短四天后,保险业第一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落地,由国寿资产发起设立的"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在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完成登记手续,目标总规模200亿元。
自此,保险资管公司开启"跑步入场"模式。距纾困专项产品设立一个月,保险业的首只纾困专项产品便在A股打响了"第一枪"。
11月30日,国寿资产披露,"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当天买入上市民企通威股份1.91%股权,成为该专项产品设立后公开落地的首单项目。
筛选标准、选股维度有哪些?
究竟哪些上市公司会受到保险纾困专项产品的关注?
国寿资产此前在解释专项产品的标的选择偏好时曾明确表示:
首先,优先筛选由于股权质押而产生一定流动性风险但基本面较好的优质上市公司。同时,通过严格筛选优质标的和设计风险共担的投资方案来进行风险防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在股东质押比例或资产负债率方面并没有定量标准,而是进行定性选择。对行业范围也没有限制,但要符合国家的产业转型方向,比如会倾向于对先进制造业、医疗健康以及消费升级等行业进行投资。
新华资产表示,新华资产-景星产品筛选标的主要有三大维度:行业、资质、风险。也就是说,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优势,但受到资本市场波动或股权质押影响,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是其筛选投资标的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