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中国农产品潜力大
官方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1%。然而,伴随中国进入第三轮消费升级,本土农产品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仍旧任重道远。
在10月29日于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食品产业国际峰会”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指出,中国农业正在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发展阶段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发展阶段跃进。
中国农业农村部已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提出走质量兴农之路,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应用;提出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
传统农产品存在诸多问题,中化集团·熊猫指南CEO毛峰在会上指出,其中一方面就包括有品类无品牌、标准模糊,消费者难以辨别等等。而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在生产端即已高度标准化。例如每一个水果的品质、规格都经过分类筛选,同一级别水果的各项指标均相同,因此售卖通常以"个"为单位进行,就连口味也做到了"标准化"。
熊猫指南试图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解决传统农产品的上述痛点。毛峰表示,其公司针对具体地块进行评价的农产品榜单,区别于以区域命名、泛地理概念的品牌榜单。消费者可以更准确地知道优质农产品究竟是由谁种植、在哪个地块能购买到。
在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的同时,终端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也要求相应产品具备一定的营养成份。农产品生产环境如土壤的酸碱度、养殖环境以及加工环境等,都会对产品的营养成份有所影响。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韩志辉在大会上重点剖析了营养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致力于食品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本次峰会是"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的食品行业分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一带一路网指导,人民网、环球时报主办,环球网承办的一个以全球各国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