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海外华人怎么看中国文化产业“一带一路”推广?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吴恒灿主席访谈之一

By 隆斐
2018-06-28 12:18:00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在2015年联合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议,其中的"民心相通"包含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积极通过图书展、电影节、电视周以及文化节等形式促进与沿岸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相比日本、美国等文化输出强国,中国文化产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改进。现任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会长以及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委员长吴恒灿先生在接待《财经时报》访问时,就出版、影视等中国文化产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定位以及跨国推广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由此可以管窥中马两国文化交流合作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出海"现状。

(照片 : 财经时报/符翠仪)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会长以及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委员长吴恒灿

财经时报:当下中国图书进入马来西亚出版市场需要了解什么?

吴恒灿:第一,由于马来西亚国情的关系,马来文(马来西亚国语)图书的市场是最大的,马来民族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第二,电子媒体不断壮大,实体书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儿童读物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当前本土马来文儿童读物还是一片空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其实都忽略了这个市场,没有把好的作品翻译成马来文打进这个市场。

财经时报:在面对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上,您对于现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在海外的推广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吴恒灿:中国在图书推广选材过程中,需要"接地气",应当从己方想要给与什么,转变为当地需要什么。进入"一带一路"丝路书香工程的中国图书都是拿到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优秀的作品,但是不一定符合当地需求。我认为在海外推广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人的需求。建议中国的出版机构进入不同国家的市场之前可以寻求当地业界专家的意见,让当地人告诉中国出版社他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这样在推广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出版大国,但是图书在海外推广不能"一刀切",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各自的特色,同一本书不能在全世界做同样的推广。比如,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不能仅仅考虑中文图书,也必须做好当地语言的翻译工作。

中国除了可以加强对于本国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的大使馆加大对于当地双语人才的发掘力度,并把他们有系统性的组织起来。上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就已经认识到语言转换的重要性,开始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做中文书籍的翻译,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马来文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了解当地需求,做好翻译工作,真正打入当地市场,这样"一带一路"中的图书推广工作就变得更加完美了。

(照片 : 财经时报/符翠仪) 马来文版的三国演义

财经时报:针对马来西亚市场的需求,您对中国图书海外推广的未来计划有什么建议?

吴恒灿:根据我三十多年在马来西亚从事书籍翻译工作的经验来看,目前"一带一路"图书海外推广过程中最大的盲点就是选材,中国须选择有普世教育意义的书籍。就以儿童文学来说,《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和马来西亚非常受欢迎,其实中国本土有许多类似的儿童读物,虽然故事是以中国文化传统为背景,但是包含了很多普世价值,我认为马来社会(马来人族群)的儿童会非常喜欢,所以可以出版成马来文。目前我们翻译了部分台湾儿童小说,市场反响都不错。另外马华(马来西亚华人)儿童小说并没有中国写的细腻,所以我建议要通过本地出版社多输出这类图书。

除了儿童读物,健康保健类的图书也是另一个当地待发掘市场。中医在马来社会越来越普遍,民众对于中医药越来越信任,把这类图书简化成通俗易懂的读本,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市场。

最后,可以引进关于中国穆斯林的文化书籍,马来西亚本身是一个以穆斯林为主体的社会,但是马来文的相关资料很少。这些题材在马来西亚都是有市场前景的。如果中马可以一起深耕市场,就可以更好的述说中国文化故事。遗憾的是刚刚提到的三大题材都不在"一带一路"丝路书香工程备选内容里面。然而对于华人社会,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经典戏剧类的书籍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照片 : 财经时报/符翠仪) 马华早期翻译的马来文图书

财经时报:中国电视剧、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可以说说这个市场在马来西亚的现况与前景吗?

吴恒灿:之前我担任首要媒体集团中文顾问(主管NTV7和八度空间频道)时,当时选择了很多中国经典连续剧,把字幕翻译成马来文,马来社会都有观众连续观看。目前马来西亚还没有做成以马来文配音。

其实,在柬埔寨越南和缅甸等国已经尝试把整部中国电视剧以当地语言配音,反响非常好。据我所知,缅甸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了中国大使馆的资助,得到了一系列的支持。之前我与中国大使馆接触过,讨论是否可以把中国电视剧配音成马来文,但是至今一直没有人试过,原因可能出于商业上的作用和效果还无法被证明,比如中国电视剧是否受到马来人社会与观众的欢迎等问题。但是我觉得有尝试的空间,可以测试市场的反应如何。

我相信马来社会是很客观的,日本的一些动漫影视作品在本地很受欢迎,比如马来语配音的哆啦A梦,在马来社会的影响很深也有多年历史,他们的版税是整个马来西亚版税最高的。所以,对于有普世价值的中国的卡通片,我相信可以完全配成马来文,但是还没人试过,现在是个好的契机,这也是"一带一路"需要考虑的。根据之前在电视台工作的经验,像本地第三、第九频道(马来文频道)都需要这样的题材。也可以把《甄嬛传》加上马来文的配音,再出版马来文的下游产品,相信它的市场不会输给当地华人市场。(作者 隆斐)

**以上观点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