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工业物流巨头传化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在日前举办的2018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上,浙江传化集团展示的智慧物流系统“传化网”应用场景引起广泛关注:连接工厂的货、路上的卡车、物流企业、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和仓储,实现全网调度、全网指挥、全网监控……
从萧山一家化工家庭作坊起家,今天的“传化”正在打造中国物流大脑,“传化网”智能物流系统已经连接并服务着上百万家货主企业,其分布在全国的物流中心也将达到100个。
解决行业痛点倒逼创新
回过头看,“传化”当年闯入物流业有点偶然。
纺织印染企业集聚的绍兴,每年要从新疆阿克苏运来大量棉花,进行织布、印染。原来用“棉花特需专列”运输需要15天。1997年,“传化”为了降低自家产品的运输成本,建起了储运公司,开始涉足物流业。
在实际运营中,“传化”切身体会到传统物流行业的硬伤:信息互通互联严重不足,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
行业痛点就是创新原点。2003年,“传化”在萧山首创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模式,引入“互联网+”,踏上智能物流发展之路。
通过“传化网”,虽是公路运输,时间反而缩短到4天至7天,加之“传化”为纺织、印染企业提供“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结算”一整套服务,前面提到的这趟“从新疆到浙江、从棉花到棉布”的物流之旅,企业节省成本40%以上。
“传化网”也在不断升级,物流从帮助对接货与车的需求,到智能化调度运力、仓储、配送,并围绕货运衍生出一系列金融及创新增值服务,提供行业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截至2017年底,“传化网”已覆盖超过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网会员车辆200多万辆,连接了上百万家货主企业、17.5万的物流服务商。在“传化”,物流目前已是收入最多、利润最高的主导产业。
用上了“传化”的联运集配中心及智能物流系统后,成都蓉越快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底气十足地向客户保证,从成都至全国可以实现一站式发货、一单到底、一路可视。
打造产业生态 提升产业层次
从解决自己的产品和原料运输问题起步的“传化”物流业,以全国各城市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为实体服务入口,承载众多“传化”互联网产品的智慧物流商城为数字化入口,以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两大引擎,逐步建设一张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传化网”,打造“生产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在“传化”的化工、农业产业,也能看到类似的产业发展逻辑。
对化工板块,“传化”早在2004年就壮士断腕,该关的关、该补的补,转型走绿色化工之路。虽然一时增加了投入减少了收入,但实现了零气味、零噪音、零排放,新产品成为化工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让“传化”在中国化学品品牌中稳居第一。
“传化”不仅制造优质化工产品,还开启平台服务,通过“产品+服务+平台”模式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就在一个月前,“传化”发布智传绿链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传化”化工绿色化学品技术优势和“传化网”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优势,打通行业上下游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
而对于农业,“传化”则是摒弃传统农业思路,以经营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园区。如今,“传化农业”已是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核心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花卉技术的实力与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2015年,“传化农业”还利用互联网打造了全国首个聚焦新农业供应链的服务平台“绿科秀”。
提升产业层次的效应已然显现。过去5年,“传化”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20%以上,总资产净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都是20%以上,利润总额达到了44%的年均复合增长。
产权制度革新:发展动力之源
从小作坊、家族企业起步的“传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挑战旧的企业制度,以制度变革探索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
2004年,“传化股份”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2015年,“传化物流”重组上市,次年“传化股份”更名为“传化智联”。
“传化智联”今年的一季报显示,掌门人徐冠巨目前只占1.95%的股权,在前十大股东中,除了传化集团以外,多为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引入内部股权激励机制。目前,公司参与股权、期权及合伙人机制的员工已有1200多人。他们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骨干,也成为“传化”引进优秀人才的有力举措。
“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等机制创新,正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传化”。近5年来,“传化”员工数量翻了一番,其中80后员工占比已达七成左右,引进高层次管理型及专家型人才1275名,其中供应链、互联网、化工、金融投资等领域的领军人才34名。
(来源:浙江在线,原文标题《新起点上新飞跃——“传化”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再跨越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