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7日

注册 / 登录

【年报季系列】美的不带格力海尔玩了?

【年报季系列】美的不带格力海尔玩了?

作 者 | 游璃

正文共计4176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身为一代“空调双骄”,美的与格力的故事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1968年何享健组建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从塑料做到五金件、汽车配件。做了10年后改革开放春风吹来,中国掀起“家电热”,何享健一拍大腿表示,塑料瓶盖儿五金螺丝那都没有含金量,看今朝,还得是中国家电称王。

 

于是在1980年,生产小组成功转型做了家电,并在后续不断的竞争中明确战略方向,业务重心从风扇往空调转移。

 

也就是在这时候,格力出现了。最初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建起的是一个塑胶厂,在上世纪80年代就花了10万元,最终却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烂厂。

 

原来只是个工厂技术员的朱江洪临危接手,同样瞄准了电风扇的他在时代与个人的努力下实现扭亏,总公司于是又把另一家烂摊子海利空调交付给他,随着海利空调到来的还有一个传奇人物,董明珠。

 

发展到1996年,空调市场越做越大,格力与美的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销售铁军,曾经在基层岗位不眠不休40天追回42万陈年老账的董明珠既有魄力,又有新意,通过在销售淡季补贴经销商抢占渠道,格力在那一年实现了17%的销售额增长。

 

反观美的,何享健走的是研发通路,对工人大换血,强调高素质高学历。

 

据说那会儿美的4000名员工中有1600名拥有中专以上学历,这在当时的制造业妥妥属于罕见队伍,也就是在这样你争我抢的竞速之下,美的成了空调第二,并逐渐走向全品类全渠道,成为中国市值第一的家电企业。

 

时间来到2024年,格力、美的的竞争还在继续。中国家电逐渐走向全球,曾经眼里只有彼此的他们,目光也开始向长远望,家电市场的下一篇章就在这里翻开。

 

 

1

业绩增长“超预期”

 

 

从美的近期公布的年报来看,2023年称得上一句“超预期地好”。

 

财报显示美的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前者同比增长8.1%来到3737亿元,后者则增长14.1%实现337.2亿元收入。1月16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曾经预告,2023年美的的经营业绩将达到史上最好水平,现在来看,此言确实不虚。

 

家电市场要变天了吗?从各大企业的整体表现来看,美的优异业绩的背后也有着本就硬气的大盘托升。

 

年会上坐在台下看员工大合唱“我妈就是董明珠”的格力,2023年业绩预报预估其营业总收入最高能达到21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70亿元至293亿元之间,同比增幅约为10.2%~19.6%。

 

也就是在1月28日的年会舞台上,董明珠表示2023年是格力电器成立33年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

 

再看海尔、海信、方太,知名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官宣自己的业绩超乎寻常。

 

1月24日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称,2023年海信集团营收突破2000亿元关口,这也是海信集团营收首次达到这个高度。刚过去不久的2024年全球客户大会上,海信进一步披露了具体信息,营收同比增长9%的同时,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2023年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13%。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梁海山则表示,2023年海尔集团全球总营收3718亿元,同比增长6%,全球利润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6%。近期海尔智家年报释出,仅海尔智家这部分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2500亿层级来到2614.28亿元,经营利润169.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3%和15.8%。

 

海外业务方面,海尔在美国、欧洲的业务均逆势增长。美国区域同比增速为4.07%,欧洲地区营收增长为23.93%,与之相对的是行业整体下滑4%,海尔却已经连续8年保持最快市场增速。

 

此外,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1月份也透露,2023年方太的业绩将继续提升,完成销售的收入为176.29亿元,高于2022年的162.43亿元。近五年来方太业绩一直保持增长,在高端厨电赛道,方太显然也站稳了脚跟。

 

作为房地产下游产业,对比日益稳定甚至趋于萎缩的房地产大盘,家电企业纷纷上行的表现无疑是令人讶异的。家电行业研究员陈义华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尽管长远来看房地产出现了衰退的长期趋势,但刚需房的市场依然存在,购房买房群体还将持续活跃。“买房的预算减少,会让更多人选择重装房子、焕新家电提高生活质量,地产行业遇冷对家电领域是否会造成影响、能有多大影响,还得过一段时间再看。”

 

 

 

 

另一方面,家电行业竞争至今,企业集中度是逐渐升高的。头部品牌不断延伸产品线寻找增量市场,中尾部品牌在行业波动的过程中或消失或吞并,“大鱼吃掉了小鱼和小鱼以前吃的虾米,对冲了整体市场的下滑。”

 

陈义华总结道,这也是美的集团管理层和投资者对此都有担忧的原因,增长是事实,增长是否可持续却难以保证。财报公布后美的迎来了一小段阳线增长,但截至发稿,美的股价已经走低2.11%至65.32元/股,总市值为4552.12亿元。

 

 

2

赴港上市是好选择吗?

 

 

“都说美的财报好,业绩强,如果真有那么厉害,为什么它还要赶着去港股上市?”讨论美的财报的论坛里,不少投资者发出了灵魂一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港股的确不是最好的投资市场。

 

3月26日,阿里撤回菜鸟网络港股上市的申请;3月1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李宁正在考虑将公司从港股私有化。据iBrandi品创统计,2023年共有12家公司完成其港股私有化进程,2020及2021年分别为22家和20家,而在此之前的2014至2018年,五年内私有化的港股上市企业只有19家。

 

长期关注港股、美股的资深投资人Ricky表示,这与港股自身流动性低、行情低迷的特点息息相关。

 

“恒生指数到2023年已经是连续第4年下跌,港交所里50家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企业走势都不好,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港股的竞争力肯定也持续下降。”

 

Ricky提到,流动性下降、换手率低等因素也影响着投资者对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港股市场散户较少,多为外资资金和专业投资者,活跃度本就偏低。

 

再加上其深受美元流动性影响,地缘政治与美元暴力加息等问题均在打击港股活力,总的来说,目前到港股上市的企业很有可能得到市场估值远低于且长期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结果,美的现在选择上市确实不讨好。

 

那美的为什么还要选择去港股上市?首先需要明确,美的业绩基本盘不是固若金汤的。

 

截止2023年上半年,美的账上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余额为516.73亿元,低于外币货币性负债。后者余额为662.6亿元,两者将近150亿元的差值如何弥补,对美的来说是一场考验。为了避免人民币转外汇时汇率摩擦带来损失,转到港股直接吸引外资力量对美的来说是条可选的路。

 

其次应该看到,美的的业务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以后增速会有所下降。

 

从2023年报透露的情况来看,美的三费(管理、销售、研发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研发费用相较去年增长了15.6%,增长至146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了16.4%,增长至135亿元;销售费用增加最多,增速达到21.5%,最终花出去了349亿元。

 

2023年美的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涨幅均超过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涨幅,相关费用的投入加大,带来的增长却在缩水,这也意味着美的逐渐走入了自己的业务瓶颈期。于它而言,破局要找合适的机遇,同时准备更充足的子弹,无论港股能否给予它肯定,至少也能换来部分融资收益。

 

 

3

美的开始转向

 

 

以上种种均在说明,对未来家电市场的预估,投资者们和局内玩家都秉持谨慎看好态度。

 

奥维云网(AVC)指出,2023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家电市场全年增幅只有2.9%,大盘整体维持在低位运行。2024年预计很难有质的改善,奥维云网认为家电市场仍然会面临极大的需求增长压力,全年零售额规模的同比增速将低于1个百分点。

 

为了寻求长期增长,家电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向高端,二是实现多元化业务。

 

在高端线方面,美的不像海尔一样拥有卡萨帝这样的专属品牌,财报中写到的COLMO和东芝均为收购而来,能否将买来的好资产经营好,运作好,美的或许还得补许多节课。

 

陈义华提到,各个家电企业都在往高端、智能、绿色这几个方向发展,研发和转型能否获得收益是不确定的,比拼售前售后服务,对美的来说反而更加重要。

 

“双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COLMO在高端细分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只提增长率不写具体数值的话术也让不少投资人觉得“不够坦诚”。

 

当然,对投资者来说,家大业大的美的也无需股东们过度担心。

 

多元化业务方面,美的的节奏一直很稳定。从业务维度看,ToC的智能家居领域,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都有增长,各自录得1611.1亿元和1346.9亿元收入;TOB事业部主攻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实现、新能源及工业技术等,全年收入增长率均在12%-29%之间,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超26%。

 

 

 

 

从全渠道数据看,2024年1-2月美的空调销售额增速为58.2%,只低于小米的60.3%,高于格力、海尔、海信等对手。

 

此外,与年报一同发出的,还有美的的分红方案。美的在公告中写到2023年拟派发高额股息,每股分3元,整体分红额度将达到208亿元,分红率高达62%,股息率达到4.67%。

 

计算美的2013年上市以来的累计分红,总数已经超过1070亿元,财经评论员夏夏表示,“美的称得上是股票市场的楷模。”

 

夏夏也进一步解释,美的前往港股融资,根本原因或许是为了拓展国际化,美的的全球业务占比不低,股东结构更国际化有利于后续发展。

 

据美的年报,现在它海外销售业务占比达到40%以上,“我复盘日本失去30年时,发现日本有一类股票回报不错,有两个重要因子:股息好+全球化海外业务——或许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公开资料显示,海信的业务在往智慧医疗、光通信等行业拓展,格力的业务已覆盖机器人、光伏等新兴领域。

 

美的在智能制造和物流、供应链赛道的积累给了它扩大商业版图的空间,但走向全球以后,与它拼刺刀的选手将更多,也更强悍。正如其在致股东信中所说,“驶向未知的海域,手里并没有指南针。”支撑美的一路向前的,只有它的内力和勇气,现在是考验他们的时候了。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

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