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7日

注册 / 登录

库克煮酒会传福

作 者 | T800

 

 

近日,《纽约时报》发文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Phone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吸引力了。以往,每年的年初通常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新手机的旺季。然而,根据智能手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六周,iPhone销量同比下降了24%。相比之下,苹果在中国的长期竞争对手华为的手机销量飙升了64%。

 

《纽约时报》文章称,“五年前,苹果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还十分强大。人们会带着帐篷在苹果专卖店外等待一整夜,迎接新一代手机的上市,但是,iPhone 15的上市远没有那么受欢迎。”

 

文章称,多年来,苹果一直主导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制造出可以与iPhone的性能相媲美,或者被富有的、国际化购物者视为身份象征的手机。

 

就在《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发布的同时,苹果CEO蒂姆·库克现身上海苹果中国总部。除了庆祝苹果在华规模最大门店静安店开业外,3月23日下午,库克又突然现身北京Apple三里屯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蒂姆·库克此次中国之行,还偷偷的拜会了三位“中国的老朋友”,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01   库克“访三贤”

 

面对国产品牌的竞争,苹果在华销售的脚步愈发沉重,同时苹果转移供应链的消息也令市场不安,在业内观点看来,目前国内供应链的地位难以撼动,是苹果必须要加固的基石,相反,国内消费者对苹果的热情正在衰退,苹果巩固“江湖地位”的需求更加急迫。

 

蒂姆·库克近日悄然现身上海苹果中国总部,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商务访问,而更像是一次战略布局的深度磋商。他此行的重要议程之一,便是密集会见了三位中国供应链巨头——比亚迪的王传福、蓝思科技的周群飞以及长盈精密的陈小硕。这三位,都堪称苹果“商业帝国”背后的坚实支柱。

 

 

 

库克对中国工厂的现代化水平和高效制造能力赞不绝口,他认为这是中国供应链可靠性和关键性的最佳证明,更是苹果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克的拜访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苹果重视中国供应链,且这一重视程度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

 

比亚迪、蓝思科技和长盈精密,这三家公司对于苹果而言,意义非同一般。特别是比亚迪,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造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竟然一直是苹果的供应链企业,比亚迪是2008年成为苹果供应商的,至今已经16年了,最开始只是苹果提供金属外壳的加工,但如今已经是苹果在国内最大的供应链之一,为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提供玻璃、结构件和组装业务。

 

在2006年和2008年,蓝思科技和比亚迪先后成为苹果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玻璃防护屏和金属外壳加工等服务。稍晚一些的长盈精密也在2012年加入果链大家庭,为苹果的多条产品线提供关键外观零件。可以说,这三家公司伴随着苹果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其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新崛起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有关苹果转移供应链的消息甚嚣尘上。印度、越南等地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吸引着苹果的目光。去年,库克访问印度时便重申了加大投资的承诺,而印度方面也积极回应,为苹果供应商提供财政激励等措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印度生产的iPhone已占全球产量的7%,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就在外界纷纷猜测苹果是否会将更多生产转移到印度等地时,库克却选择了拜访中国的供应链巨头。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中国供应链地位的再次肯定。业内专家指出,虽然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以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但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地位依然稳固。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更因为中国的供应链企业在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都具备全球领先水平。

 

对于库克来说,此次拜访不仅是为了加强与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关系,更是为了稳定军心和提振市场信心。在面临iPhone销量下滑、新品表现不佳以及市值被微软超越等多重压力下,库克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来扭转颓势。而中国市场无疑是他眼中的最佳选择。

 

库克的拜访无疑给中国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为苹果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供应链都将是苹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对于库克来说,要想真正扭转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并重新夺回市场领先地位,仅仅依靠加强与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关系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服务体验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02  苹果正在中国市场溃退

 

苹果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稳坐电子产品王国的宝座。然而,现如今,它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市场的溃退。

 

中国市场对于苹果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更是苹果增长的关键所在。然而,近年来,随着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的崛起,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受到挤压。

 

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前6周,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惊人的24%,排名也跌至第四。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科技巨头,如今却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着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

 

为了挽救销量,苹果不得不频频降价。去年,iPhone 15全系降价幅度均在千元以上,标准版起售价更是降到了5000元以内。这是苹果官方旗舰店的无奈之举,也透露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降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量,但却是以透支品牌形象为代价的。苹果曾经凭借着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了高端手机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的降价策略却让人对其品牌形象产生了质疑。

 

尽管如此,苹果依然难以舍弃中国市场。北美市场虽然稳固,但增长空间有限。而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由于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限制,难以成为苹果的主要受众群体。因此,中国和欧洲市场成为了苹果增长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欧洲市场,苹果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三星、谷歌Plexi等老对手一直与其缠斗不休。与此同时,国产手机高端化成果显现,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苹果在欧洲市场的压力并不比在中国要小,甚至更大。

 

专家认为,苹果如今已经无处可逃,必须要和后来居上的企业硬碰硬。在中国市场,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的崛起,让苹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品牌不仅在产品创新上不断突破,更在市场营销和服务体验上下足了功夫,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纽约时报》文章,多年来,苹果一直主导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Phone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吸引力了。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手机的性价比和创新性,而不再是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

 

iPhone 15的上市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引发消费者的狂热追捧。相反,它的销量表现平平,甚至远低于预期。这让人不禁思考:苹果究竟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什么问题?

 

事实上,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从产品创新力的不足到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03   库克在中国寻找解题方法?

 

蒂姆·库克此次中国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务访问,更被国际媒体解读为苹果在中国市场寻找突围方法的重要一步。

 

库克此行的背景并不轻松。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而言都是无法忽视的诱惑。

 

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克的上海之行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他不仅带来了苹果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更带来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通过与当地知名演员郑恺的互动,库克巧妙地将苹果品牌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跨文化的亲和力。在北外滩的外白渡桥上,两人以东方明珠塔为背景的合影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成为苹果品牌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一次成功情感链接。

 

然而,库克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的异军突起,不仅在价格上给苹果带来了巨大冲击,更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这些本土品牌深谙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和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库克的无奈在于,尽管苹果在全球范围内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优势似乎并不足以保证苹果能够继续独领风骚。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际体验。这使得苹果在华的销售策略需要更加灵活多变,更加贴近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

 

因此,库克此行的另一重要目的便是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定调。他不仅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中国市场对于苹果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深耕决心。据悉,苹果计划在上海开设新的旗舰店,这不仅是对中国市场信心的体现,更是苹果在华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通过提升在华的服务和体验,苹果希望能够进一步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重塑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形象。

 

证券公司韦德布什的观点很好的总结了库克这次中国之行:在iPhone销量下滑和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可能“加倍投入”中国市场,库克最近的中国之行就是一个迹象。这次访问的时机很重要,因为从本质上讲,苹果需要中国,而中国也需要苹果。虽然苹果将iPhone的部分生产分散到了印度和越南等国家,但苹果绝大多数iPhone的生产和供应商仍将留在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