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7日

注册 / 登录

【财报深度解读】微软要带巨头起义?

作 者 | Rickzhang
正文共计4740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微软准备彻底抛弃英伟达了。

 

据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透露,微软正在秘密研发一款新型网卡,旨在为其自研的Maia AI服务器芯片注入新的活力,并有望摆脱对芯片巨头英伟达的依赖。

 

这场“芯片独立战争”的幕后推手,正是微软的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他果断地任命了网络设备开发领域的佼佼者——瞻博网络的联合创始人普拉迪普·辛杜,来领导这一重要项目。

 

这位行业大佬的加入,无疑为微软的自研网卡计划增添了更多的底气。

 

这款神秘的网卡与英伟达引以为傲的ConnectX-7卡颇有几分神似。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服务器集群需要高效协作,共享内存池中的数据。但传统的数据共享方式往往要经过繁琐的中央处理单元,效率低下。而英伟达的ConnectX-7卡则巧妙地运用了RDMA技术,能够绕过CPU的束缚,让数据检索速度飙升。

 

微软的新网卡不仅借鉴了这一先进技术,更在性能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它不仅能承担网络安全任务,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减轻CPU的负担;还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自主检测并纠正错误,大幅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其实,微软对于网卡技术的布局早有预兆。在2019年,微软就曾提及DPU(数据处理单元)的重要性,并预言它将引领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新时代。而如今,随着自研网卡的问世,微软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在去年的收购大战中成功将Fungible收入囊中。这家专注于可组合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Fungible的高效、低功耗DPU技术正是微软所看重的。有了Fungible的加盟,微软在网卡领域的研发实力无疑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Fungible的加入对于微软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这家初创公司曾一度成为半导体领域的明星企业,甚至早于英特尔、英伟达等巨头涉足云级DPU市场。

 

最新发布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正逐步转化为可观的收益。财报显示,微软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其中,智能云业务更是以20%的同比增长率领跑全场,毛利率高达72%。

 

这让推出自研芯片Azure Maia之后的微软CEO纳德拉,终于下定与英伟达开战的决心。

 

 

1

提供强心针的财报

 

 

当地时间1月30日,微软公布了2024财年第二财季的业绩报告,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让全球投资者和分析师们为之欢呼。

 

当季营收高达620.2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市场预期的610亿美元,更是创下了微软的季度营收历史之最,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8%。净利润也同比飙升33%,达到了218.70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206亿美元。这样的业绩,无疑是对微软强大实力和卓越运营能力的有力证明。

 

在这份亮眼的财报背后,微软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的洞见和领导才能功不可没。他明确表示:“我们已经从谈论AI转向了规模化应用AI。通过让AI渗透进技术堆栈的每一层面,我们正在赢得新客户,并帮助各个业务领域获得新的利润和提高生产效率。”

 

纳德拉的这番话,不仅揭示了微软在AI领域的深厚布局和领先地位,更展现了其对于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坚定信心。

 

当然,现在看,那时候他已经确定要打“芯片独立战争”的决心。

 

事实上,微软的AI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Azure智能云的强劲增长,到Office生产力和商业业务的持续创新,再到游戏和硬件业务的显著增长,微软的AI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对AI新锐巨头OpenAI的投资上,微软更是展现出了其对于AI产业的深远布局和坚定决心。尽管微软曾表示AI要到2024年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实质影响,但从最新的财报来看,微软显然已经找到了将AI转换为营收的秘诀,并且这个秘诀正在为微软带来滚滚财源。

 

 

 

财报显示,微软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至258.8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253亿美元。其中,Azure和其他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增速高于前三个财季和市场预期,微软称其中有6%受到对AI需求的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在游戏业务领域的表现同样抢眼。在完成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后,微软的游戏业务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Xbox内容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高达61%,其中55%的增长要归功于动视暴雪。

 

在资本市场上,微软的股价也在财报发布后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尽管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出现小幅波动,但随着高层给出积极的业绩指引和投资者对于微软未来的坚定信心,微软股价最终基本收回了跌幅。在过去的12个月中,微软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60%,市值更是突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苹果之后又一个跨过这一历史性门槛的科技巨头。

 

对于微软的未来,分析师们普遍持乐观态度。FactSet的数据显示,在52名分析师中,有48人给予了微软股票“买入”或“跑赢大盘”的评级。投资者们也希望看到微软能够充分利用其在AI方面的领先地位,继续推动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而对于微软来说,如何将AI技术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商业成功和营收增长,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2

微软的“芯片独立战争”

 

让纳德拉对于芯片独立战争有信心的来源,在于去年11月微软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Maia 100人工智能芯片。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芯片,不仅标志着微软在AI领域的深度布局,更是对英伟达主导地位的有力挑战。这款采用台积电5纳米制程工艺打造的芯片,晶体管数量高达惊人的1050亿个,专为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而设计。它的出现,意味着微软在AI领域的野心再也无法被忽视。

 

过去,微软一直依赖英伟达的GPU来支持其AI应用的运算。然而,高昂的成本和供应链的脆弱性让微软开始寻求自立之道。于是,Maia 100应运而生,它不仅将为微软自家的AI应用程序提供强大支持,更有望向合作伙伴和客户敞开怀抱,共同迎接AI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微软的Azure数据中心也迎来了新的成员——基于Arm架构的Cobalt CPU。这款拥有128个计算核心的处理器,与英特尔和AMD的竞品相比毫不逊色,将为常规计算任务提供强劲动力。两款芯片的结合,将为微软Azure数据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为充满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据内部消息透露,这两款芯片已在微软的Bing和Office AI产品上进行了秘密测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微软的紧密合作伙伴OpenAI,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测试资格。

 

对于OpenAI来说,Maia 100的出现无疑是一大利好。据估计,OpenAI为了实现ChatGPT的商业化,需要超过3万颗英伟达A100 GPU。而微软的自研芯片,不仅性能卓越,更有望在成本上大幅降低,为OpenAI等合作伙伴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当微软第一次分享他们的Maia芯片设计时,我们很兴奋,我们一起努力改进并用我们的模型测试它。”OpenAI CEO奥特曼此前表示,“Azure的端到端AI架构现已通过Maia优化至芯片,为训练功能更强大的模型并使这些模型对我们的客户来说更便宜铺平了道路。”

 

目前看,微软Maia 100新芯片用于加速AI计算任务,并为其每月30美元的“Copilot”商业软件用户服务和希望打造定制AI服务的开发者提供支持。

 

 

 

实际上,Maia芯片旨在运行大语言模型(LLM),帮助人工智能系统更快处理执行识别语音和图像等任务所需的大量数据。

 

再结合最新消息显示, 微软准备研发的网卡功能类似于 NVIDIA 的 ConnectX-7 接口卡,该型号支持400 Gb以太网的最大带宽,并与NVIDIA GPU一同销售。目的是建立专为 AI 工作负载量身打造的高速网络。

 

如能成功研发,将有望减少OpenAI 在微软AI服务器训练模型的所需时间,降低训练流程所产生的成本。

 

这场由微软发起的AI芯片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科技世界的格局。而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对此回应称,他相信芯片行业的竞争将推动AI成本的下降,换句话说,英伟达的好日子可能不多了。

 

3

挑战英伟达的巨头们

 

 

曾经,英伟达是AI崛起大潮中最耀眼的明星,凭借其算力芯片在生成式AI底层基础设施中的绝对霸主地位,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上市公司。然而,如今这位霸主却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

 

回想2023年,英伟达的股价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累计暴涨239%,让投资者们赚得盆满钵满。进入2024年,这股涨势依然不减。2月16日美股收盘时,英伟达股价定格在726.13美元,今年累计上涨近50%,市值更是高达1.79万亿美元,一举超越谷歌和亚马逊,位列全球第三。

 

各大投资机构也纷纷上调英伟达的目标价。高盛、美银等巨头将目标价上调至800美元,而摩根士丹利更是将目标价从603美元提高到了750美元。一时间,英伟达似乎成为市场上无可争议的王者。

 

然而,就在这位王者风光无限的时候,暗流涌动。

 

一方面,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们正在加速追赶。英特尔和AMD这两大芯片巨头一直在伺机而动,他们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试图在AI芯片市场上分一杯羹。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英伟达的大客户们——科技巨头们也开始了一场新的竞赛。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依赖英伟达的芯片,而是开始自研人工智能芯片,以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

 

微软率先打响了这场自研芯片的第一枪。传出自研两款AI算力芯片后微软又开始研发专用网卡芯片,这让英伟达异常难受也引发了其他科技巨头的效仿。

 

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公司Meta也对外证实将自研定制芯片。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底前拥有大约35万颗英伟达H100处理器,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部署更多自研芯片。

 

这一消息对于英伟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这意味着Meta将逐渐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转而使用自己的芯片。

 

数据显示,2023年,Meta和微软两家公司以15万块H100 GPU的购买量并列第一。

 

而除了微软和Meta之外,风头正劲的OpenAI也在探索制造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OpenAI CEO奥尔特曼表示正在与包括阿联酋政府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洽谈,以提高全球芯片产能并扩大其支撑AI性能的能力。

 

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那么OpenAI将能够进一步摆脱对英伟达等芯片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自己的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谷歌从2016年起开始推出自研AI张量处理单元(TPU),到今年9月已经发展到第五代——Cloud TPU v5e,其专为提供大中型训练与推理所需的成本效益和性能而设计。TPU v5e Pods能够平衡性能、灵活性和效率,允许多达256个芯片互连,聚合带宽超过400Tb/s和100petaOps的INT8性能,使对应的平台能够灵活支持一系列推理和训练要求。

 

目前,谷歌正在大规模使用TPU芯片来支持旗下应用产品,比如聊天机器人巴德以及谷歌云平台。当前,谷歌高达90%以上的人工智能训练工作都在使用这些芯片,TPU芯片体系支撑了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谷歌主要业务。

 

更为严重的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也在打AI芯片市场的主意。

 

有消息称他正在寻求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来打造一家能与英伟达竞争的芯片公司。如果孙正义的计划得以实现,那么这将成为继ChatGPT问世以来AI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这些巨头的动向,对于英伟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它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市场压力。

 

毕竟,英伟达的芯片不是不好,反倒是太好了,好到直接滋生了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供不应求,二是价格高不可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抢购GPU就成为硅谷大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厂为了抢时间、保供应,囤的货一个比一个多,阶段产能愈发吃紧,继而再次推高价格,形成一个死循环。

 

微软在2019年投资openAI后算过一笔账,为了支撑历代ChatGPT的训练,微软每年光是采购A100的资金就在数亿美元以上。而稍晚启动的自研芯片计划,每年开销只需1亿美元左右。

 

白纸黑字摆在面前,大厂也不傻。

 

本就有一定技术,也有足够流动资金的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们,纷纷加速拥抱自研芯片。

 

因此,芯片独立战争背后,都是利益闹的。

 

 

参考文章

[1]MICROSOFT HOLDS CHIP MAKERS’ FEET TO THE FIRE WITH HOMEGROWN CPU AND AI CHIPS https://www.nextplatform.com/2023/11/15/microsoft-holds-chip-makers-feet-to-the-fire-with-homegrown-cpu-and-ai-chips/

[2] 谷歌(GOOGL.US)版图渗入AI芯片领域! “OpenAI劲敌”官宣使用谷歌最新TPU https://news.10jqka.com.cn/20231109/c652033284.shtml

[3] 微软紧随英伟达发布芯片,老黄还不慌吗?  雷科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718207827045278&wfr=spider&for=pc 

[4] 微软自研芯片,打响抛弃英伟达第二枪  半导体行业观察

https://tech.ifeng.com/c/8XLmPxOgZ9O 

[5] Sora火爆“出道”!AI市场又迎颠覆,如何握紧缰绳? 国际金融报

https://mp.weixin.qq.com/s/A-Hxp9c2XtaGAGJO62tyxA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

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