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3日

注册 / 登录

龙芯挑战intel

作 者 | 张津京

 

 

2002年还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胡伟武,在龙芯一号做出来后,兴奋的没睡着觉,第二天打车去的天安门,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许久,才平复了心情。

 

一年前,所里突然发文件通知,要搞一个知识创新工程,让研究员申报项目。当时胡伟武就想做一颗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在经多轮审核之后,他和他的龙芯项目成功入围并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扶持资金支持。

 

这其实是现在龙芯芯片的起点。

 

当时在他研发过程中,最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家前前后后为这个芯片投入超过4亿元的研发资金。那个时候他只是想搞出一个性能还可以的芯片,最起码能在商业端跑起来,降低国家的负担。

 

但胡伟武没有想到的是,22年之后他带领团队,能亲手打造出一颗媲美主流性能的电脑通用芯片,关键已经逐渐实现了产业化。

 

而凡是收看了11月28日龙芯3A6000芯片发布会的观众,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胡伟武代表中国科研人员的自信以及我们追上国际先进水平的自豪。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颗芯片恐怕并不是所有人感知上的那么简单。

 

 

01 

 

龙芯3A6000,名字比较拗口。

 

但按照知名极客,也是华硕电脑开放平台中国区总经理俞元麟在自己账号发布的视频显示,这颗完全自主生产的中国芯,单核效能已经堪比英特尔10代I3。而如果将12代的I5降频到2.5G赫兹,其表现与龙芯这颗芯片也几乎一致。

 

这实际上意味着龙芯3A6000从单核效率上来讲,已经赶上了国际通用的水平。当然,在频率上我们还处于低频状态,无法睿频到更高的层次。但现在的情况其实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电脑使用的场景需求。

 

也因此,这颗芯片发布后迅速在国内带来庞大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第1次制造出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能接近intel核心CPU水平的通用CPU产品。

 

在这颗芯片推出之前,龙芯已经对相关芯片进行了各种分类,从服务器端到笔记本端的芯片都已经匹配完全。换句话说,龙芯3A6000是一个有完整商业化体系的芯片系列,可以迅速投入商业化应用。

 

而在发布会现场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龙芯相关CPU芯片装机的办公电脑,在中国已超过100万部。而这些完全纯自储技术打造的芯片和电脑,已经活跃在中国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国企事业单位等等关键的岗位上。

 

这是所有媒体和用户对龙芯3A6000芯片最直接的感受。

 

但其实从我的角度看,这颗芯片真正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02

 

龙芯3A6000发布的同时,胡伟武还宣布2020年成熟的龙架构正式开放。他在发布会上特意指出,将通过共享、共建方式构建龙架构生态,进行龙芯IP授权,“一次性授权且永不收版税,即‘卖芯片不收提成’,且无需对被授权企业进行审计”。

 

某种意义上,龙架构是龙芯3A6000真正的底层内核。而这个架构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也是跟INTEL和AMD采用的X86、华为采用的ARM并行的,世界第三大桌面PC芯片架构。

 

华为麒麟芯片,还受制于ARM后续指令集因制裁无法提供的窘境,不得不自研相关芯片架构,但龙芯从2020年就已经完善并提出了自己的龙架构。

 

所谓芯片架构,就是设计芯片的相关逻辑、工具体系和结构。对于芯片设计来说,选择一个架构就是要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迭代,优化通用架构的各种性能最终产生超乎自己预期的芯片设计方案。

 

 

 

也因此,ARM才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IP授权企业和盈利研发企业。

 

换句话说,谁能提出芯片架构并引发后续一系列企业追随,谁就可能产生对芯片产业最重要的影响力。

 

之前很长时间,我们都苦于自己的芯片,只有设计能力,没有研发能力,原因就在于我们是没有自己的架构,只能用国际通用的架构付费购买相关版权来使用。

 

现在好了,龙芯3A6000的成功,证明龙架构完全可以做出国际一流的通用芯片,会迅速引发国内众多的芯片设计公司跟随。

 

而有了越来越多人的使用,龙架构相关的配套就会迅速完善,进而产生一个从流量到商业再到研发的正循环。

 

这会对我们通用芯片设计产业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说到电脑光有硬件还不行,必须有操作系统,也就是软件的支持。

 

龙芯实际上在设计芯片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国产操作系统与这颗芯片的适配。

 

目前得到的信息是现在已经成型的各个国产操作系统,也就是基于欧拉社区开发的Linux系统,都支持这颗芯片。

 

而号称明年上半年就会在PC领域装机的开源鸿蒙,也已经跟龙芯达成适配。

 

在2020年的下半年,龙架构发布之后,就已经有一家名为慧睿思通的企业,投入将开源鸿蒙轻量化系统与龙芯1c300单核芯片系统相匹配。而到了2022年,润和软件就开始将龙芯最主要的架构芯片与开源鸿蒙进行匹配并取得成功。

 

从这一点上看,明年上半年正式要在PC领域推广的开源鸿蒙,已经可以适配龙芯3A6000这颗芯片。

 

03

 

实际上龙芯这颗芯片意义非常重大,它不光是我们挑战国际商品和技术霸权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芯片生产和后续一系列的产业链逐渐走向了成熟。

 

首先,这颗芯片对外宣传的是12纳米的制程。在美国打压三年多的背景下,中国高水平芯片早已经不能利用国际先进的制造水平来生产和制造,而国内顶尖的光刻机现在也只能达到14纳米的水平。

 

那么,与华为麒麟9000s发布时候类似,这颗芯片的制造成功和正式发布,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芯片生产领域,已经搞定了相关的技术节点?

 

更关键的是通用芯片生产带动的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尤其是商用PC领域,很多涉密部门可能都愿意转换成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芯片电脑。

 

在昨天隆芯发布这颗芯片的同时,长鑫存储也发布了下线LPDDR5新内存芯片的消息。当然之前摩尔制程早已完成纯国产的显卡芯片和显卡生产制造。这其实表明,从硬件和软件层次完全国产的高水平商用电脑现在已经到了突破点。

 

其次,纯国产商业电脑会迎来历史性的爆发增长,而这种以内部消费市场为核心导向的产业变迁会带动庞大的产业链转型,进而引发生产制造领域的升级和目标换代。

 

很长时间我们都是外向经济为主的状态,企业大部分从出口或者出口产业链中获得收益。疫情带来的黑天鹅改变了这一切,当下中国产业链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人们迫切知道需要向内看,激活内需来带动产业链的进一步升级,但如何激活内需是一个需要考虑的节点。

 

而这颗芯片成功的发布,进而引发纯国产纯自研商用电脑的市场激活,就可能引发相关以前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转向,以国内市场为核心,从而产生新的市场空间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订单。

 

这是这颗芯片真正引起行业关注的最核心原因。

 

第三,这颗芯片的出现补上了我们卡脖子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商用消费电子领域。现在商用消费电子领域,手机我们有了麒麟, PC我们有了龙芯,内存我们有了长鑫,硬盘有了长存,显卡有了摩尔,OLED有了京东方和TCL。操作系统有了手机鸿蒙、PC鸿蒙、麒麟等等。

 

某种意义上,消费电子领域,我们已经不惧怕脱钩断链和卡脖子。

 

这才是以这颗芯片为核心,串联起来的整个产业链带给所有消费者最重要的信心和底气。

 

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将成熟的产品,成本做到最低,市场做到最大。接下来在国内市场逐渐的扶持之下,可以预计龙芯3A6000只是一个开始。

 

而真正推动龙架构在桌面级通用芯片市场不断普及,才是胡伟武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因为只有龙架构被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大量采用,我们才能摆脱国际芯片设计IP公司的影响,最终形成独立自主的芯片产业链。

 

而这条产业链的建成,一定会推动我们芯片产业向自主化高精化方面的迅速发展。

 

04

 

疫情这几年也是美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对中国进行制裁的几年。

 

幸运的是中国的科研企业和工程师并没有被压倒,他们看到了一个替代发展的机遇。毕竟美国不让卖的高新产品腾出的空间,一定需要国产相关的产品去弥补。而在这种动力推动下,中国不论是芯片设计制造还是其他高新领域,都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这是为什么最近,我们突然发现各种技术上的突破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打压让很多中国企业意识到,在很多关键的领域想办法也要使用国产芯片替代,这样才能降低相关的风险。市场对于国产技术的渴望,迅速激活了所有企业发展的动力。

 

很多领域不是我们没有技术积累,也不是没有相关企业进入,而是由于国外的技术成熟,价格稳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市场,后来的这些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比较高。

 

但这三年教会了中国企业,想办法也要让国产技术和产品在自身关键领域形成替代,以降低遇到的风险。这种对于国产相关技术的推崇和接受,迅速让各类型的科技类企业获得了资源和市场,也迅速催熟了他们的技术和产品。

 

经济学的角度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市场端也是。庞大的市场,一定会催生出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技术。因为市场需求决定供给。

 

这是一个真理,现在看这条真理在中国又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相信龙芯3A6000不是最后一个突破,接下来的好消息,一定一个接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