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2月22日

注册 / 登录

融资新局:民营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求破局之道?

编者按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民营企业始终是那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的活力,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融资难题如同一道紧箍咒,束缚着众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

 

本文不仅揭示了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更深度剖析了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等痛点问题。这些问题如同冰山一角,其背后是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环境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与碰撞。

 

但困境中往往孕育着转机。政府的多维度施策,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变革,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到融资平台的搭建;从专项政策与资金的精准滴灌,到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各方的智慧与汗水。

 

在这场破解融资难题的战役中,政府、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正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中国经济的新篇章。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融资环境,将助力民营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01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览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5500万户,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和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彰显了民营企业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普惠小微贷款方面,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反映出国家在普惠金融政策上的持续推进。

 

但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头部科技型企业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而大量中小微企业则深陷困境。

 

02融资渠道分布与单一性挑战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的开放程度有限,民营企业在其中占比依然较低。以房地产行业为例,2024年全年,民营房企债券融资占比仅为8.7%,远低于央国企。这种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加剧了其融资难度。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仍有部分民营企业积极探索直接融资渠道。2025年1月,4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地产企业成功完成信用债发行,总金额达39亿元。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激励更多企业尝试拓宽融资路径。

 

03融资难:多因素交织的困境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贷款获取门槛高、融资规模受限以及融资便利度与获得感不足等方面。这些挑战的形成,源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环境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1.企业自身因素: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财务报表不规范,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其的信任度,使得民营企业在获取贷款时面临较高的门槛。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许多民营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要求。

 

2.金融机构因素:信贷管理人员对支持民营企业存在畏难情绪,信贷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不足,难以适应民营企业多样化的需求。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使其更倾向于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批则相对严格。信息不对称也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

 

3.宏观环境与政策因素: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会收紧信贷政策,提高融资门槛。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诸多障碍。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直接融资渠道的狭窄以及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的高企,都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04融资成本高的成因与影响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一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信用风险:因其信用评级相对较低,金融机构为覆盖潜在风险,往往提高贷款利率。例如,美的置业集团和新希望地产在发行中期票据时,票面利率分别高达3.00%和2.84%,这反映出市场基于民企信用状况的风险定价。

 

2.抵押物与融资渠道: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足够抵押物,这不仅增加了融资难度,还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其融资渠道有限,多依赖银行贷款,单一融资渠道下,民营企业常不得不依赖高成本资金来源。

 

3.市场与企业自身特点:民营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在融资市场处于劣势地位。金融机构为弥补潜在风险,倾向于提高融资成本。此外,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为获取资金,有时只能接受高成本融资条件。

 

高融资成本给民营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显著影响。从财务负担层面来看,高额利息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经营压力剧增。在企业发展方面,高融资成本限制了民营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的能力,进而影响其长期发展和竞争力。

 

面对高融资成本,企业可能被迫采取保守经营策略,减少扩张计划,这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从宏观角度看,也不利于整体经济的活跃度提升。

 

05政府助力:多维度施策破解融资困境

 

(一)货币政策精准调控,降低融资成本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为民营企业融资注入强劲动力。两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贷款利率稳步下行。

 

至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约3.43%,同比下降约0.36个百分点。利率的显著下降,直接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其有更多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与发展。

 

此外,央行还扩大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范围,将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这一调整不仅让规模更大的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优惠,还有效满足了其因业务拓展产生的更多资金需求。

 

同时,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进一步为相关领域的民营企业提供了精准的资金支持。

 

(二)搭建融资平台,优化融资环境

 

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携手搭建多层次的融资服务平台与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兰州新区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中,依托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实现了显著成效。该平台已吸引3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推出226种金融产品,累计帮助近4000家企业实现融资1340亿元。通过“绿金通”,企业不仅能够便捷地获取融资渠道,还能在绿色金融的引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与地方的政策联动。宿迁市积极响应,通过建立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双专员”机制,力争在2025年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净增不低于300亿元。这一机制通过专员的精准服务和政策宣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获得感和便利度。

 

(三)专项政策与资金,精准滴灌民营企业

 

在推动民营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专项政策与资金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重庆市工商联通过实施“优服务解难题行动”,大力推进18条金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落地,旨在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融资门槛,提升融资效率。奈曼旗则聚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领域,设立500万元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有效分散了融资风险,提升了企业融资成功率。

 

宿迁市利用市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0.5%的保费补贴,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将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内。如“小微贷”风险分担类担保产品,借款企业仅需承担年化0.2%的担保费,其余部分由财政补贴。这一政策显著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福建省会同财政等部门,设立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资金贷款,累计投放专项资金贷款达1400亿元。这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彰显了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强大支持力度。

 

06金融机构服务改进

 

(一)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途径

 

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平安银行联合产业链上的优质核心大企业,推出普惠金融产品“燕麦贷”,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累计不低于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这一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有效缓解了产业链上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的安吉农商银行,则为春韵家具有限公司一次性发放1000万元信用贷款,并将企业绿色环保指标与贷款利率挂钩,给予25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每年可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5万元。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的困境,还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融资效率

 

在金融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与提升效率是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兰州新区的“绿金通”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了多维度企业信用数据库,实现了绿色融资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信息共享,以及绿色贷款的“秒识别”。

 

无还本续贷的推广,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宿迁监管分局推动全市银行机构办理无还本续贷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比净增不低于4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还通过简化续贷流程,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

 

(三)增强信用增进支持,提升融资信心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等民营房企发债提供全额保证担保,显著增强了市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信心。在其担保助力下,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降低了融资难度。

 

以2025年1月为例,美的置业成功发行15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新希望地产发行8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这些成功案例,展现了信用增进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07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提升

 

(一)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在提升融资能力的过程中,优化内部管理是基础。规范财务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信任度的关键。

 

同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部门职责和权限划分,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创造更为稳健的融资环境。此外,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加强对资金流动、合同履行等关键环节的监控,以防范潜在财务风险。

 

(二)提升信用资质,增强融资信心

 

信用积累对民营企业至关重要。通过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及时偿还债务,民营企业能够逐步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提升信用评级。积极参与信用评级活动,并凭借规范经营和良好信用表现获得更高评级,有助于在融资时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品牌与社会责任建设也是提升信用资质的重要途径。构建良好企业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增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信心。

 

(三)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压力

 

拓展融资渠道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传统银行贷款渠道受限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应积极探索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同时,创新融资模式的运用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知识产权抵押、应收账款抵押等方式正在逐步被企业接受和应用。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优化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08结语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活力源泉,其融资难题的破解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在政策精准发力、金融机构创新赋能、企业自我革新的多维度努力下,民营经济融资生态正逐步优化。然而,市场分化、渠道单一、成本高企等深层矛盾仍需持续攻坚。

 

未来,唯有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政策落地实效、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同时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方能构建起“政策护航、金融活水、企业自强”的良性循环体系。相信随着各方协同发力,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将越走越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