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后时代,我们靠什么甜?
作 者 | 大海
阿斯巴甜是否致癌已经有了盖棺定论。
世卫组织官网7月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天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世卫组织官网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此前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在国内该新闻迅速引爆了整个网络,甚至“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连续霸榜微博热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国内目前饮品赛道的火热远超想象,随着中国消费者日益重视健康饮食,减糖、无糖成为新时尚,正因为此,0糖类的饮料赛道才跑出了一匹又一匹黑马,但是消费者普遍可以接受0糖的饮品,但是对甜味却仍有需求,这又催生了甜味剂、代糖这一附加赛道,像阿斯巴甜这种甜味剂,正是各种饮料中不可或缺的糖类替代品。
所以这则消息迅速席卷了整个饮品赛道,元气森林、奈雪的茶均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产品中不含阿斯巴甜,牵涉到的多家代糖供应商也迅速撇清关系,称主营业务中并没有阿斯巴甜。
这边人工合成代糖一片哀嚎之际,天然代糖赛道却迅速补位,开始一骑绝尘。
01 代糖再次陷入风暴眼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代糖和甜味剂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代糖和甜味剂是指的可以替代我们日常使用的糖类(比如蔗糖、红糖、白砂糖、葡萄糖等等)的甜味剂的总称,常见的甜味剂有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苷、竹芋甜素(即索马甜)等等。
这些甜味剂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些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比如甜菊糖苷和竹芋甜素等;一些是人工合成的,比如山梨糖醇、阿斯巴甜等。
这次被聚焦的阿斯巴甜,是一种典型的非碳水化合物类人造甜味剂。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由化学家在1965年研制溃疡药物时发现,阿斯巴甜的甜度是普通蔗糖的约200倍。尽管阿斯巴甜有强烈甜味,但热量几乎为零,还没有糖精那样的苦味,因此被食品工业视为代替蔗糖的最佳合成物。
阿斯巴甜被广泛引用于遍布全球的加工食品中,像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近100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部门都对阿斯巴甜开了绿灯。
阿斯巴甜应用的食品类别更为广泛,比如饮料、糖果、口香糖、甚至还有奶粉,据数据显示,阿斯巴甜每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的0糖产品就大量应用了阿斯巴甜;而百事可乐对阿斯巴甜一直摇摆不定,曾于2015年在产品中停止使用阿斯巴甜,一年后又重新使用,在2020年再次停止使用。
围绕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数十年来争议不断。
据彭博社报道,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随后在官网表示,阿斯巴甜是致癌物这一观点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我们一如既往地确信,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可口可乐也赶紧引用了国际饮料协会这一说法,表示自己的产品并没有健康风险。
如果说国际饮料协会发声,是为了给自己的“会员”可口可乐站台,那么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构也持相同的看法,比如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此前也评估认为阿斯巴甜对动物无致癌作用;美国癌症学会还出具了研究证明,认为通过多项人体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与癌症风险增加之间没有关联。
但是站在对立面的权威机构也有一大把,比如欧洲拉马奇尼基金会曾研究表明,实验鼠长期摄入每公斤体重100毫克的阿斯巴甜,可引发包括淋巴细胞瘤、白血病等多种癌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曾发表一项研究称(发表在2012年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与不饮用无糖汽水的人相比,每天饮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无糖汽水的人会增加患白血病风险。2023年5月,世卫组织发布了关于甜味剂的指南,并且明确提出不建议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甜味剂。世卫组织在指南中明确提到,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减少成人或儿童的体脂没有任何长期益处。
世卫组织的最新评估结果已经对此事作了盖棺定论——阿斯巴甜真的有致癌风险,那么整个代糖赛道会驶向哪里?
02 天然代糖是新风口?
事实上,天然代糖比人工代糖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几百年前,巴拉圭、巴西居民便开始食用甜菊糖苷,至今未发现有任何毒素。国际上对人工甜味剂是否致癌闹得不可开交,国内代糖产业却在加速增长,特别是天然代糖。
早些年,天然甜味剂尤其是甜菊糖苷会被品牌诟病存在植物特有的后苦味,但随着多年技术的发展,目前天然甜味剂已经具备成熟的配方应用基础,风味和口感等问题已得到充分解决。
在阿斯巴甜被推上热搜的第二天(6月30日),赤藓糖醇制造商三元生物、保龄宝,生产安赛蜜、三氯蔗糖的金禾实业,以及主营功能性糖醇的华康股份开盘纷纷大涨。特别是生产赤藓糖醇的两大主力:三元生物和保龄宝涨幅一度逼近10%,前者收于34.99元/股,涨幅9.86%,后者报收9.39元/股,涨幅9.95%。
特别是金禾实业,还在7月4日专门为投资者介绍了公司产品,称公司生产的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属于第四代、第五代高倍甜味剂,具有甜度高、口感纯正、安全性高等特点,可用于饮料、点心、罐头、腌制食品、蜜饯等食品。
金禾实业是三氯蔗糖和安赛蜜的龙头企业,截至2022年底,金禾实业三氯蔗糖产能8000吨/年,安赛蜜产能1.2万吨/年,均处于头部位置。其业绩也直接反映了品类走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金禾实业旗下三氯蔗糖和安赛蜜2022年均价分别为41.45、8.20万元/吨,较2021年均价大幅增长,这直接带动了金禾实业业绩大幅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增长44%。
除了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天然甜味剂当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已成为甜品爱好者的心头爱,占据了代糖销售总量的近30%。甜叶菊提取物中含有甜菊糖苷,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罗汉果提取物富含罗汉果苷,比蔗糖甜100-250倍,罗汉果提取物因为甜度好,而且安全无风险迅速引发了行业关注。
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新推出的含甜菊糖的产品发布数量每年增长达15%;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PINS公布的数据,罗汉果甜苷在美国市场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2021年取得了20%的市场增长率。
代糖生产商莱茵生物也受到行业持续关注,此前莱茵生物将产品押注在天然甜味剂甜叶菊提取物和罗汉果提取物上,莱茵生物的天然甜味剂产能及年度销量居全球供应商前三,主要产品为甜叶菊提取物及罗汉果提取物,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40.4%,已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6月30日,粒影生物与湖北大学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创建了国内首个天然代糖研究中心,聚焦天然代糖物质的研发,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天然甜味剂、食品原料减糖等食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在国际上,天然代糖也成为新的风口。比如阿洛酮糖在近期,就成为了新的香饽饽。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稀有糖,口味接近蔗糖但热量极低,同时也不存在赤藓糖醇这类糖醇类产品的耐受性问题,应用空间更为广阔。
目前,阿洛酮糖已经获得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内的14个国家的法规许可,不过在我国仍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有需求就有市场,此次“阿斯巴甜危机”事件让人工代糖陷入风口浪尖,而天然代糖迅速补位,这从各大券商的研报中也能窥见一斑。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这也意味着,目前占比较低的天然甜味剂,在未来可能将成为主流,继续推动代糖市场的发展。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
只要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风潮不变,只要追求0糖、减糖的趋势不变,那么代糖赛道就依然充满吸引力,哪个代糖企业能够一骑绝尘,就看各家企业的本事了。
无糖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