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9日

注册 / 登录

总编聊财经:为何西方经济没有长期主义?

唯有长期主义,才能拥抱变化。

 

文丨张津京
BT财经原创文章
头图来源丨创客贴

 

一位长者的离世,成为当下所有新闻人关注的焦点。

 

网络上在关于疫情防控各种讨论的热闹喧嚣之外,罕见并且默契地出现了各种各样悼念和回忆的文字。

 

人们对这位长者的离世感到万分的惋惜,但更多的还是对90年代那段激情万丈历史的回顾,以及自己火热青春的追忆。

 

虽然那个时候的中国相较于现在差得很远,虽然那时候的我们生活和经济的状态与现在的距离是几何倍数的关系,但90年代所有中国人的精气神,现在看来是我们当下最应该找回来的东西。

 

不管是92年伟人的南巡,带来新一轮地方干部下南方的热潮;还是国企改制释放出的巨大市场活力;亦或是义乌的崛起和江浙个人经济的兴盛,无一例外都在为这个国家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个时候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是受人追捧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无与伦比的眼光,给整个中国带来了能看到的希望。

 

张瑞敏、柳传志、刘永好、包括后来创立华为的任正非,都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代表。

 

他们的成功曾经激励一代人艰苦奋斗,也曾成为当时莘莘学子的追赶目标。

 

正如主席他老人家的词中所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无论如何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生活是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眼光长远是可以带动一家企业不断向前的。

 

因此,如果说长者领航的90年代给中国树立了改革的勇气和基石,那么勇气和基石的核心就是长期主义与踏实肯干。

 

而这两点在当下,我们急需穿越“乌卡时代”带来经济周期的时候,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效用。

 

 

 

我们进入“乌卡时代”,几乎是一个被历史锁定的必然选择。

近代史的200年,西方快速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科技发展的中心。这也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追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就必须选择接受西方在经济领域制定的各种规则。

这就使得全球化实际上是西方经济理论和管理体系作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而西方尊崇的基本上是物质主义文化。物质文化不擅长从长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去思考后代的生存问题。 

换言之,西方的物质文化使得西方企业,不会去考虑真正经济发展跟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西方的发展模式把人置于次要地位,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真正对我们重要的东西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企业家开始习惯于去利用其他事物,利用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去创造经济资本,所以他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财富却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

 

一个很强烈的对比就是,现在全球最富有的10个人掌握的财富,跟全球最穷的那一半人合起来掌握的财富一样多。

 

很多西方企业没有发展业务来产生社会和生态福祉的思维、心态,反而为了短期利益毁坏了长期生存依赖的生态条件、破坏了越来越多健康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这是我们面临着现实困局的原因。

 

比如之前炒的沸沸扬扬的核酸企业IPO的事情,就是一个追求短期利益的例子。姑且不论这些企业是否有“发国难财”的嫌疑,站在资本市场层面,这些企业短期收入可观但长期来看,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这种公司一旦上市,就是对正常资本秩序的冲击。当然,其背后崇尚的短视和利益至上,也并不是主流商业价值。

 

一个很老的笑话,说一个人死于心脏病发或者中风,但其实在那之前,他的身体就一直在向他发送信号,只不过他一直忽视了,最后身体和大脑的系统就找到了一个他无法再忽视的信号。

 

“乌卡时代”的到来,恰恰是世界经济给所有国家发出的一个最强烈信号。如果我们再不注意,接下来发生的可能就是对世界经济和人类发展最不可能预估的灾难。

 

 

 

穿越周期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现在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亟待去寻找的答案。

 

《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说:“所有一切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这意味着企业家想创业就必须搞清楚这个周期的本质,以便找到其中的规律,推导出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出了经济管理理论,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为了解释创新的意义,他写了三个商业周期,有人称之为“熊彼特周期”,有长周期、中长期和短周期,所以经济发展是有周期规律可循的。

 

S型曲线通常被用来描述企业或者行业的生命周期,它是生命周期普遍规律的一种体现。从早期摸索,到中间拐点,再到拐点之后的同质化增长,生命系统基本上符合S型曲线的变化。

 

因此,经济学家一致认同,所谓穿越周期的领导力,就是要求领导者能够看透生命周期的曲线,由上一条向下一条生命周期推进。

 

这里所说的看透生命周期曲线,其实就是寻找一个行业底层逻辑的过程。

 

在著名管理专家刘润的《底层逻辑》一书中曾指出,底层逻辑就是事物间的共同点,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正因此,刘润特意提出一个公式: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他觉得只有底层逻辑,在企业面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论。

 

这也是企业穿越周期保证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企业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核心就是创造价值。

 

换句话说,企业经营和决策的一系列要素,都要从这一点去寻找理论和事实上的依托。而对于如何创造价值,国际知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企业制定长期方向,就意味着要创造价值。”

 

 

 

某种程度上,长期主义是创造价值的有利武器和抓手,但并不是仅仅有长期主义就够了。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中国历代先贤,给现在企业家留下最珍贵的思想礼物。

 

商业永远要同当前的现实相关联,我们都有非常美好的50年规划,但是我们不太确定接下来2年该怎么样运营,所以作为企业是不可能不看短期利益的。

 

真正意义上,我们觉得短期利益应该是什么?

 

那些成功的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所有答案的背后其实就是4个字:踏实肯干。

 

北京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玩的猖,不如玩的长”。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咬定单一目标不松口,等着它带来长期回报,这种多半属于“玩的猖”,但很可能就“玩不长”。

 

因为外部环境不停地在变,任何目标都是要顺应着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就像“独孤九剑”一样,无招胜有招;所谓“无招”,不是说没有“招”,而是没有固定的“招”,具体的招式全看处境的变化,才能“玩的长”。

 

在调整的过程中,想让自己的工作真正能落在实处,踏实肯干是必须要履行的原则。

 

统计学和经济学告诉我们,所有事物的发展随着时间变化最终所呈现的都是非线性的指数变化。而长期主义者,内心想到的回报曲线都是一个指数曲线:前期波澜不惊,后期增长迅猛。

 

他们能做出这样的预估,靠的就是自己对日常行为的把握和付出努力的计算。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很多人都以为,真正厉害的高手,都应该去做大事。可是事实上,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不会眼高手低,而是显愚笨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轻而易举的成功,却忘了世界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高手。所谓的成功,背后都是日复一日对基本功的打磨。

 

我始终相信,能够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的人,才能做好大事。

 

或者说,没有谁生来就注定会成功。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想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仅想成功,并且还愿意为此付出非凡的代价,数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其中。

 

 

 

有一次Airbnb的CEO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坐下来聊天,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偶像巴菲特。于是,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有种脑袋被击中的感觉。

 

同样的意思,罗振宇也曾说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能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求快,可是时间总会告诉我们,慢即是快。

 

从真正的核心来看,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可能走的很远。而有长期战略的企业,其战略并不是为了指导方向,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是通过设置一系列可实现的目标,引导企业最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个问题,达到整个企业预设的目的。

 

所以,长期主义者一定是最懂得在当下如何发力的人。

 

企业家如果有长期主义的思维,他就会逐渐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通常高估他们一年内能完成的目标,但会极大的低估了他们五年内能够完成的目标。”

 

现在,“乌卡时代”易变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的创新,必须从过去最原始的线性创新向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演进,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最终实现穿越周期。

 

而企业家坚守长期主义,挺过“眼前的苟且”,又要相信未来,对于创造价值的事情从不怀疑,坚持追求长期结构性机会,最终才能找到价值的“诗和远方”。

 

这是唯一在这个时代能实现穿越周期的道路。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