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风雨飘摇的燕窝业诞生行业第一股,市场会买单吗?

2022-01-10 10:50:48

文丨BT财经 Han

据说食用燕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甚至唐朝,影视剧里燕窝也常常以美容养生珍品的形象出现,自带"贵妇光环"。

几百年后的今天,"燕窝第一股"即将现身A股市场。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燕窝品牌"燕之屋"的经营主体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获上交所受理。作为第一家揭开数据面纱的燕窝企业,燕之屋的经营真相怎么样?咱们从招股书开始扒一扒。

借势即食燕窝"起飞"的业绩

早在多年前,燕之屋就已经在筹谋上市了。名为"一地基毛"的账号透露,2011年燕之屋的招股说明书都已经印制好、筹备赴港上市,但被当时突然曝出的"毒血燕事件"影响而作罢。

"人民日报数字传媒"报道称,2020年初公司创始人黄健也想带领燕之屋赴港上市,但时隔一年后拆除了VIE架构,转而近期在A股递交招股书,"似乎对燕窝第一股的名号志在必得"。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7.2亿元迅速攀升到了2020年的近13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录得约7.1亿元。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国人近些年来的燕窝食用习惯发生改变有关。

吃燕窝正在变成一件更简单的事情。十年前市场上能买到的大多是干燕窝,食客需要泡发、用镊子挑除杂质、再熬炖上几个小时,费时费力。但近些年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产品出现后,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吃到现成的燕窝,燕之屋旗下"碗燕"就是这类产品的领先品牌之一。

燕窝价格这两年也在变得更便宜和"亲民",站在企业角度就是"以价换量"。据燕之屋招股书,碗燕的销售均价从2018年的为180.88元下降到2021年上半年的158.86元,另外两个产品鲜炖燕窝和冰糖燕窝平均销售价格都降到了四五十元。

依赖营销驱动业绩增长则成为燕之屋被市场诟病的一点。燕之屋先后签约了刘嘉玲、林志玲、奥运冠军孙一文、赵丽颖等文体名人为其代言,公司广告宣传费从2018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亿元,多年来宣传费用都接近营收的二成。在各路成本挤压下,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录得0.63亿元、0.79亿元、1.2亿元和0.6亿元。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还指出,此次燕之屋拟在A股上市募资近10亿元,相当于"预支了未来十年的净利润"--以公司过去四年的利润增速来算,想赚回募集资金需要干超过十年。与此同时,公司"一边上市募资,一边分红",过去不到三年里,燕之屋现金分红5次、合计含税额2.5亿元。

最近几年,许多消费品牌靠一轮又一轮的股权融资来募资,但燕之屋不同,其十大股东大多数为个人,且亲属关系复杂。

燕窝业在负面事件中飘摇增长

正如此前的分析,燕之屋的成长和整个燕窝行业的增长可谓"相互成就",但如果回顾过去十年来,燕窝行业虽然成长迅速,但历程可谓跌跌撞撞。

十年前的"毒血燕事件"还历历在目。当时浙江省工商部门在例行抽查中发现,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燕之屋品牌产品当时也被曝产品不合格。

2020年主播辛巴团队成员在直播间售卖"糖水燕窝"事件也掀起了舆论风波,进价4.2元也让许多消费者大跌眼镜,此事件也让燕窝的公众认知"蒙尘"。

而燕窝究竟是不是"智商税"也被讨论了很多年。有人拿出了"科学依据",认为燕窝里面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通过鸡蛋、鱼肉等普通食材也能得到补充,所谓"滋补上品"纯粹是忽悠。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消费者在燕窝上的消费这两年有增无减。《2020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燕窝市场目前供求双增,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33%,更有人士预测行业"有千亿级市场的潜力"。

不过赛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头部企业除了燕之屋外,另一个明星选手是2014年成立的"小仙炖",其背后投资方云集了CMC、IDG等知名机构。该品牌以线上渠道为切入点"杀"入行业,可以在订购期内收到生产日期新鲜的鲜炖燕窝的"订购式"模式,在当时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比拼不靠研发、靠营销,是整个燕窝行业的通病,其中原因是燕窝的入门门槛低,企业竞争壁垒要靠营销来维护。《羊城晚报》援引业内人士点评燕窝产品道,"在消费者心智上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投入完全成正比"。

行业跌宕增长,消费者仍源源不断为之买单,"燕窝第一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将如何?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