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家族企业进军马来西亚 计划投资逾160亿元人民币
近期,太平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CPCG)创始人严介和在一份声明中称,CPCG在未来十年里将在马来西亚投资100亿林吉特(约合165.4亿人民币),主要用于基建以及高端教育发展。据悉,去年CPCG已经在吉隆坡成立了其全资子公司,CPCI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PCI),作为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盟的区域总部。
CPCG为什么会选择在马来西亚投资?上百亿的投资如何分配?在整个东盟地区又有着怎样的计划安排?带着这些疑问,《财经时报》采访了CPCI总裁朱宥全先生。
辐射东盟 放眼世界
在问及到马来西亚投资的原因时,朱宥全告诉《财经时报》:"严院长(CPCG创始人严介和先生)从几年前在国内就已经决定要跟随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步伐走出去。"
"东南亚是我们走出去的方向之一,马来西亚被严院长定为(东南亚)区域总部,原因是这里人才的优势,大多数人可以说三种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因为语言交流方便,地理位置相近,马来西亚整体环境和中国比较相似,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所以我们把总部设立在吉隆坡,辐射东南亚,为全世界的其他项目提供服务,"朱宥全补充说到。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日前发布的《2018年IMD世界人才报告》,马来西亚人才竞争力较去年上升了6位,世界排名第22位,在亚洲仅落后于新加坡(第13位)以及香港(第18位)。该报告显示出马来西亚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力度以及当地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这也从侧面证明了CPCG看好的人才优势。
目前CPCI员工本地化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吉隆坡办公室已经达到50%,项目现场甚至高达70%-80%。朱宥全表示CPCI需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当地就业,帮助马来西亚发展,创造共赢局面,从而做到"进马来西亚门,做马来西亚事,当马来西亚人,尽马来西亚责"。
当然,CPCG选择来马来西亚投资主要还是看重当地以及整个东盟地区的基建市场。东南亚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以4%-5%的速度稳步增长,处于全球新兴经济体中上游水平,对于基础设施有着客观的需求。
朱宥全表示,马来西亚政府明年的财政预算对于基建做了较大的调整,所以马来西亚基建市场近两年的发展可能会慢一点,但是这段时间后市场一定会复苏。另外,他也补充到:"越南、印尼、老挝都是可以的。印尼人口这么多,基建是必须的,(而且)印尼开始在慢慢转型。越南(经济)在起步阶段,严院长和越南政府交流的比较深入,也相对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越南市场的情况。"
百亿投资分配与现状
就如何分配百亿林吉特(约合165.4亿人民币)这个问题,朱宥全表示总投资中的65%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果马来西亚政府需要,CPCI愿意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来做本地基建。
另外30%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朱宥全说到:"院长其实是一个学者,他很致力于传播自己的人生经验,所以要建学校而且还有奖学金,我们向马来西亚招商局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未来会提供多少奖学金。"另外,朱宥全表示投资教育也是为了服务马来西亚人民,回馈马来西亚政府,同时培养能够帮助集团本地发展的储备人才。
剩余5%则主要用于本地团队的打造以及增强本地公司实力,比如人员招聘以及采购先进机械设备等。
目前CPCI正在沙巴州沙哈拔(Sahabat)参与一项价值2亿林吉特(约合3.31亿人民币)的政府廉价屋承包项目,该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预计12月完工。
文化融合 合法合规
在本次采访最后,朱宥全为其他想要"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企业要如何融入当地的文化?以CPCG为例,严院长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强调经验共享、相互交流,要造就公司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这样公司在"出海"过程中也能更好的融入当地文化。对于不同国籍的员工,CPCG特别强调一家人观念,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标准一致,放眼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员工都是太平洋的"家庭成员"。
其次,朱宥全说道,"企业在海外投资一定要合法合规,要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法律,合法合规做完每一件事情。因此,CPCI在马来西亚都是走公开透明的程序来参与招标,在参与投标预审时也会按照要求提供各种经验、资质和财务状况证明。"
针对少数当地媒体指责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采用"一条龙模式"(设备和员工均来自中国),朱宥全直言这些都是当地媒体为了博取眼球的夸张说法。
他说到:"不可能所有设备都从国内运来,有一些也需要本地采购,采购比例取决于具体实际情况,主要看什么是适合我们项目的。高科技类的产品主要从中国带过去。其实很多东西就算本地采购,也是中国制造的,只是过了一遍本地经销商。"
据悉,太平洋建设集团以5300亿人民币的总收入,在2018年全球财富500强中排名第96位,全球建筑业私企第一,中国私营实体企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