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到来,不是制造焦虑,而是催发媒体人对新闻更深入思考
当前,人工智能(AI)给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一个新的智慧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但是,AI的介入也引发了很多媒体从业者的焦虑,到底媒体人应该如何面对AI的到来?
对此,中国搜索党委书记李俊,在11月6日由第四范式主办的"2018人工智能+新媒体论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李俊承认AI对媒体工作效率提升的帮助:“我们难说人工智能未来还能为我们做什么,但至少在三个赛道上帮媒体的编辑部变的越来越聪明。 ”
李俊举了三个AI让媒体变得更"聪明"的方面。"第一个,人工智能将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传感器,帮助媒体离用户更近,"李俊说," 第二,人工智能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大幅提升编辑部的效率。"
第三个方面,李俊提到,人工智能将成为创新孵化器,让大数据的开采变的更加简单,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发现力,技术与内容的结合能够催生全新的智能行为。
比如,2015 年 7 月,《纽约时报》R&D 实验室开发了一款用来自动标记文章的机器人,编辑写稿时,机器人会自动弹出文章可以采用的标签和关键词,为新闻编辑部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收集内容的方式。
我们在谈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变革时,总是把 " 取代人类 " 几个字挂在嘴边。其实每种科技的合理运用都是对一个领域的革命式的效率推进。
而AI的到来,是给有些机械化的媒体人敲响了警钟,催促着对媒体人对简单新闻事件的背后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因为若只是简单抢新闻的时效性,人无法与能够同数据互联的AI相比。比如,2014年3月,美国加州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成为当时最快在网站报道该消息的媒体。因为《洛杉矶时报》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在收到美国地质勘探局发来地震信息的第一时间,AI 迅速将数据内嵌至系统模板中, 从撰写到发布仅用了3分钟,生成突发新闻。
如果只是简单追逐热点,人类也无法与有大数据加持的AI相提并论。比如《纽时时报》数字部门的科学团队研发机器人Blossomblot,可以通过对社交平台上推送的海量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哪些内容更具有社交推广效应,通过机器学习甚至可以独立制定标题、摘要文案、配图等。
但是,虽然AI在很多方面的工作效率人所不能及,但优秀的、深入思考的媒体人并不会被取代。李俊表示:“AI无法代替记者开展调研;AI无法代替撰稿人写出有灵魂、思想的万字长文;AI也无法拍出让人有感情共鸣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