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通货膨胀影响持续
2022年上半年,亚太地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关闭边境并限制旅行。最新版的《经合组织经济展望》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预测下调至3%,较早前(2021年12月)的预测调低1.4个百分点,显著低于2021年的5.8%。
亚太多个经济体根据2000年至2019年底经季节性调整的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计算了季度环比通胀。对于所有参与研究的经济体而言,通胀与其滞后期之间的相关性是正的、稳定的,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
这意味着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意味着一个季度的物价上涨会转化为下一个季度的物价上涨。其次,我们利用每个选定经济体的系数计算通货膨胀持续的半衰期。这告诉我们需要多少个季度通胀冲击才会减半,这表明通胀的粘性有多强。
亚太经济体通胀持续
我们的分析表明,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该地区的通胀将相对较快地消退,但各国具体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通胀结果。在新冠疫情之前,亚太经济体的通胀冲击平均需要10周(0.8个季度)的时间才会失去一半的影响。研究发现,越南的通胀最为持久,通胀冲击的半衰期约为6个月。与此同时,事实证明,澳大利亚的通胀不像该地区其他任何国家那么持久,通胀影响需要大约三周时间才能减半。不同的半衰期结果可能与经济增长、进口依赖和自然资源禀赋以及政府和央行政策的不同有关。
自然资源可以抵御通货膨胀
尽管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发展中经济体,在样本几十年里增长相当强劲,但历史表明,通胀可能会以与发达经济体类似的速度恢复到更正常的水平。这可能反映出政府大量使用补贴来保持国内价格较低,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持续性。此外,这两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大宗商品(动力煤、石油和天然气)和矿产(铝、铁和镍)。这降低了它们对进口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输入型通胀风险敞口。例如,印度尼西亚对大多数此类商品实行所谓的国内市场义务,要求企业在国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售部分产品。
在新加坡、香港和韩国等更发达的经济体,持续较高的通胀可能是由于它们缺乏自然资源,使它们成为价格接受者,更容易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此外,这些经济体专门从事高附加值产业,如高科技制造业,这些产业经常使用进口原料来生产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