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研报】从AI到元宇宙,谁会笑到最后?
近期元宇宙概念爆火,而各大国内外大厂,从脸书、三大运营商,到网易、字节、小米,也在不断加码元宇宙,是当下最时髦的热点之一。
文丨BT财经 书翼
作为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也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无论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还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人工智能是元宇宙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之一,它与元宇宙切口高度重叠,有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加持,元宇宙未来才会从概念到场景化的落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让市场有了更多想象力和期待。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也随之迅猛发展,自2014年之后VRAR概念反复炒作。AI行业经过2017-2020年三年的预期消化,数据硬件算法方面都发生了巨大飞跃,加上这几年新基建和各地密集政策的支持,AI产业链逐步成熟,未来市场广阔。
人工智能产业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AI产业化规模商用的元年,行业正步入拐点。伴随资本市场港股即将迎来最为正宗的AI第一股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各大企业竞争格局将再次加剧。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主要包括AI芯片、传感器、服务器、云计算、数据等5个细分领域。技术层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义识别、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等四个方面。
应用层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制造业、汽车、医疗等几大方面。从基础层和技术层来看,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已相对成熟,场景化落地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沙利文预计,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支出(包括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及服务),将于2025年达到2212亿美元,2020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3%。
人工智能玩家
作为万亿级别的黄金赛道,目前AI产业链上下游群雄逐鹿,行业参与者众多,主要有四大参与者:
云计算巨头
以BATH( $百度(BIDU)$ 百度、 $阿里巴巴(BABA)$ 阿里、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华为)为首的科技巨头。大数据云计算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核心技术,占比高达 41.13%。国内云计算巨头在资金技术人才获取方面,优势显著,百度、阿里云、腾讯、华为等头部平台企业已布局了多项AI技术。
短视频龙头公司
比如$字节字节跳动,优势是将自身数据资料变现,推荐算法为主,收取广告费。
字节跳动通过其战略投资部,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收购,为人工智能竞赛进行储备。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AI四小龙(商汤、依图、云从、旷视)为典型,他们软硬一体,场景为王,提供AI 算法,布局多个领域,是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其他AI巨头和创业独角兽
科大讯飞、寒武纪、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他们也是行业的核心参与者。现在A股上市公司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寒武纪等,是正宗的人工智能企业。
下图是商汤科技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及科大讯飞的对比图。相比这三家企业,处于第二梯队的商汤科技,反而在营收规模、员工人数、毛利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而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受到美国的重视,一系列打压随之而来。
首先,12月10日,商汤遭美国财政部列入中国军工企业名单,禁止美国资金投资。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集团上市前夕遇变数,IPO或将会推迟。
其次,11月下旬,中兴通讯人工智能再获国际认可!荣获ITU图神经网络挑战赛第三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兴通讯处于引领者行列。美国相应的反应还未显现,但高管表态可以看出后续影响肯定会出现。
第三,近期阿里达摩院研发出全球首款存算一体AI芯片,可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性能瓶颈。在特定AI场景中,该芯片性能提升10倍以上,能效比提升高达300倍。
AI行业的中概股
美股上市中,相关的人工智能概念股有百度、阿里、京东、乐信、云米、触宝。
百度【BIDU】
百度是国内最早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企业,旗下拥有百度昆仑芯片、百度智能云、小度机器人、AI写诗、百度飞桨平台等重磅产品。
消息面上,百度官方宣布将于12月27日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届时百度Create 2021将在希壤APP举办。在元宇宙上,百度已经有了初步的布局。
在BATJ中,百度是人工智能行业最大的收购王。这几年,先后收购了渡鸦科技、xPerception公司、KITT AI、康夫子健康、小鱼在家,通过并购扩大在人工智能的话语权。作为谷歌的缩小版,百度的收入较少,但收入增长却比谷歌更快。
百度AI 云持续高增长,元宇宙已有初步布局。
2021Q3 云计算业务收入 38 亿元,同比增长 73%。增速相比上季度的 71%进 一步提高。目前百度在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四,位列阿里、华为、腾讯之后。在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在 2020 年和 2021H1 分别以 14.4%和 16.5%的市场占有率连续排名第一。在 AI 赋能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百度 AI 云在 2020 年以 14.6%市占率位列第一。
百度股票目前表现不佳,过山车的行情,起起伏伏,12月份再次回到了前期起涨的平台附近,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未来几年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可能会吸引希望获得安全边际的参与者。
风险提示
广告业务受经济影响,AI 云业务高速扩张、合资造车都需要前期支出,智能驾驶业务落地可能慢于预期,核心技术人才有流失风险。
阿里巴巴【BABA】
12月9日消息称阿里成立全资子公司元境生生,进一步布局元宇宙业务,VR游戏领域受关注。
阿里云大爆发
研究机构 Canalys 发布 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云服务市场报告。阿里云依旧遥遥领先,占比 38.3% 位居国内第一。
阿里云计算业务的收入为200.07亿元,仅次于商业业务,同比增长33%。从飞天到倚天,独特优势在于深厚的底层自研技术,以及对技术研发持续投入,才有了市场一哥的地位。
股价近期创4年新低,历史跌幅已经不小,华尔街眼称是至暗时刻。
作为一家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和云计算巨头,超跌所带来的是难得的低吸成本优势,尤其价值投资者,在经过充分调整后,密切关注布局的潜在可能性。
年末关键性时刻,阿里股价继续下跌,最低跌至108.美元附近,较2020年底最高价已经跌超60%。目前机构对其走势存在分歧,而投资界大佬芒格却选择了逆势抄底,大幅增持阿里。
风险提示
业绩:2021年11月19日,财报业绩不及预期,引发股价跳空低开当日收跌10%以上。
商誉:商誉占净资产26.6%,商誉减值风险较高。
弱势:近一年,股价表现较弱。
在港股市场,相关人工智能概念股有腾讯控股,中兴通讯,舜宇光学科技,光启科学,小米集团等。
腾讯控股[HK]
在人工智能赛道,这几年腾讯通过腾讯投资进行了多达41起并购事件,通过投资收购自研,确保竞争力,遏制竞争对手。
腾讯云基于新基建的AI整体布局,搭建了一云三平台架构。腾讯 AI开放平台用户已超 12 亿人,在国内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腾讯控股再次试探中长期支撑区域,在顶底转换位置,到了能否企稳的关键时刻。投资要选择具有真正持续成长潜力的龙头公司。人工智能优质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头部公司,中长期持有才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风险提示
投资标的收益波动不确定性风险,反垄断的政策性风险,中美贸易摩擦,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商汤科技
作为AI四小龙之一,商汤近期搭上了元宇宙东风,12月7日,在港交所正式发售15亿股,预计17日正式挂牌,它将成为港交所AI软件领域最大IPO。
投资亮点
2014年成立,AI 算法龙头,通过1+1+X打造了专属的核心竞争力,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市场份额达11%。
商汤成立至今已经完成12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2021年估值120亿美元,软银阿里是核心股东,是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里最多估值最高的企业。
财务报表
财务资料显示,2018-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16.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91.8%。同期毛利率分别是56.5%、56.8%、70.6%,2021上半年为73%,基本面上毛利持续上升。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车。它具有全球优质的客户群,其中智慧商业市场份额第一,智慧城市市场份额第一,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是目前主要的营收来源,合计占比达到近9成。业绩指标表现持续向上,均为未来极具想象空间的赛道。
AI行业壁垒高
商汤科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所处的计算机视觉软件市场占据整个AI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预计2025年达到人民币1017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3.5%。企业护城河深厚,新进入者难以撼动龙头企业地位。
风险提示
营收的不确定性风险,从收入结构来看,从2018年12月31日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每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该等期间总收入的28.4%、26.3%、31.4%及59.3%,每年的收入存在集中度逐年递增的情况,并且前五大客户有较大的变化,未来收入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另外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持续大量研发投资,短期内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政策法律相关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
鹰瞳科技(HK)
11月5日,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正式登陆港股。公司是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产品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5年成立,共获得了7轮融资,背后云集了包括复星锐正、九合创投、平安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十多家投资机构。
作为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最有前景的细分赛道之一,AI医学影像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在医疗行业的黄金赛道中,抢先登陆资本市场的鹰瞳科技,仍面临拥挤的竞争。同行们在近期也纷纷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市场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7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市场需求潜力大,蓝海行业增速可观。
2021年11月上市后,鹰瞳科技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股价反而是在经过技术行方向修复后大幅下探。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差,短期难以盈利的风险,使得资本市场不买账。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获得大众认可,仍需要一定时间。
风险提示
医疗行业存在独特的挑战,竞争激烈,存在收益不确定性风险,业务受制于与收据有关的法律政策情况,面临声誉和经营管理风险。还包括已取得知识产权范围不够广泛,无法维持有效的专利权和知识产权的风险。
总之,元宇宙带火的还只是概念,真正能让企业坚定投入的,依然还是AI领域。而现在中国AI领域企业研发方向分散程度不高,对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帮助不大。
另外,在AI基础理论方面,各家企业的投入不够,这可能会成为将来延缓这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元宇宙最终可以实现,中国企业成为领军者可能性会远超国外企业。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