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致敬人类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2019-07-20 12:30:00

1969年7月20日夜晚,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不会发现月亮表面与往常有任何不同,但是他们的心情--夹杂着激动、震撼、骄傲、喜悦--定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就是在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为人类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名言,就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一样变得家喻户晓。当然,与仰望月亮相比,更多的人是守候在电视机旁,亲眼见证登月的辉煌时刻。据估计,当时观看登月的电视观众约有6亿人,占地球上人口总数的1/5。

从人类第一次登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年,期间各种"阴谋论"的杂音不断,但登月的科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以及由此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已经在人类的心灵深处,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正如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的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所言:"阿波罗11号是人类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它激励了我,如果没有阿波罗11号,我不确定SpaceX公司是否存在。"

很多人把登月当成美苏在科技领域竞争的一部分,但这往往让人们忽视背后的风险以及航天员的勇气。鉴于此前几项航天任务的挫折,即便是参与阿波罗11号的很多科学家也只对此次登月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专家认为,我们生还的机会是90%,而登月的机会是50%。"阿姆斯特朗后来这样回忆。威廉·萨菲尔是时任总统尼克松的讲稿秘书,甚至收到了这样一条命令:为任务失败准备一份致辞,题目叫"如果登月发生灾难",用真挚的言语向牺牲者致敬。

如果说,50年前的太空是超级大国的专属"娱乐场",那么现在的太空玩家则显得更加多元。中国印度都是太空竞争的后起之秀,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气势,显然已经把太空当成了自己的主场。本周,印度渴望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南极国家的抱负受挫,但它经过短时间的调整,重新又确定了发射时间。印度如此紧迫,当然是有原因的。实际上,探索月球南极,也早已在中国航天任务的日程表中。今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就透露,中国希望在大约10年内在月球南极附近设立科研站,并利用登上月球表面的航天员执行任务。所以,很多媒体都在预测,下一个"阿姆斯特朗"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现在,除了上述航天大国外,一些较小的国家也在加快自己的步伐,投入到那些虽不雄心勃勃但也同样重要的太空领域,以填补大国竞争的空白。在这方面,新加坡卢森堡都是小国间新兴太空竞赛的焦点。卢森堡整个国家的人口和面积甚至不如中国的很多县城,但在去年秋天就设立了一项1.1亿美元的基金,以吸引空间技术初创企业。目前,已经有大约50家空间研究实验室和企业设在卢森堡。新加坡的卫星制造业,从零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名效力于供货商和研机机构的雇员。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对太空探索既是一股强心剂,也是一种更为持久的精神动力。但是,它所激起的力量并非只是在滋润科研事业,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太空文化。《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对公众、科幻以及未来可视化影响深远的一部电影。该片有一部分情节在月球展开,实际上它的上映比人类真实登月造15个月。此后,涉及登月的电影纷纷涌现,如《阿波罗13号》《变形金刚3》《登月第一人》等。除影视外,音乐也是流行文化中较能体现太空时代影响的领域之一。1969年,英国歌手戴维·鲍伊发行了歌曲太空怪谈》,发行时间与阿波罗11号任务同步。不过,在音乐领域,最知名的太空文化恐怕还是迈克尔·杰克逊太空步。1983年,他在演唱歌曲《Billie Jean》时对太空舞步的运用使其广为流行。

登月或许只是人类在科技领域一个渐进的结果,但它的标志性意义放在5000年文明史上也非常突出。如今,人类的研究领域不断在思维层面刷新人类的世界观:捕捉黑洞,拍摄量子,探索神经。这些被研究物要么极大,要么极小,但在人类的智能方面,人类对它们的认识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速。不管未来的研究与人类以前的研究是否在一个量级,登月就像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故乡,鼓励人们探索新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 Copyright 2024 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