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淳:丝绸之路上的科学与文明
发言嘉宾:孙小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大学的常务副院长,同时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学会理事长。
孙小淳:谢谢,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在此为大家介绍我的观点。同时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对话,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科技最前沿的人士,他们使用的都是最前沿的技术。我自己以前研究过天文物理学、天体物理学,但是后来我转了专业,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也去了荷兰,同时我也是在宾州大学学习过。
今天,听到之前三位讲者讲到了文明和细胞,其实我觉得文明也可以当成一个细胞。比如说在历史研究当中,文明就被当成是这种细胞,今天我的话题是回顾性的。我想说的是科学实际上是一个连接文明的力量。我的话题是回顾性的,我准备了一些幻灯片,但是大家只需要关注其中几个照片就可以了。我会介绍一下丝绸之路上的科学与文明,也就是西方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在我看来现代的科学,它实际上是因为文明的融合而产生的。所有的文明包括西方的、东方的文明,都对于现代科学的崛起做出了贡献。我会使用两个例子来阐述一下。
首先,我介绍一下天文丝绸之路,这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在13、14世纪的丝绸之路。第二个例子是海上丝绸之路,是17、18世纪时的丝绸之路。
首先,给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天文台,一个是13世纪的登封观象台,还有另外一个乌兹别克斯坦的乌鲁伯格的天文台。蒙古帝国统治时期,有很多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例子,我只是想介绍几个来阐述这点。当时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存在着很多天文学方面的交流、一些概念等等介绍给中国。
首先,就是里差概念,一个星期之前在北京有月食,大家可能在晚上看到了,但是在新疆或者在西方是傍晚的时候看到的,这就是差别。当中国的天文学家耶律楚材在1220年跟成吉思汗出征的时候观察到了月食,他计算到月食的发生时间不一样,所以就推出了里差的概念,或者更准确来讲这是里差改正的概念。这是一些历史研究和分析,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耶律楚材用的实际上古希腊的科学传统来计算的,另外一个里差的调整比实际上的时间差要多的,这也是因为西方的天文数据和中方是不一样的。那哥伦比亚为什么如此有信心的前往东方,希望寻找印度呢?因为当时土地的规模被扩大了,大家当时觉得海洋没有那么大,这是我的猜测。这是里差概念的引进,它就相当于地理经度。
第二点,是一个天文学家叫做扎马鲁丁,来自于伊朗的马拉加天文台。他带来了7件天文仪器,我向大家展示一下咱秃哈拉吉,还有其他的一些天文仪器。比如说浑天仪等等,具体的细节就不想再讲了。还有天球仪、星盘等等天文仪器。扎马鲁丁还专门制定了一部针对于中国穆斯林使用的立法,最后他成为了元朝的司天监的监证。然后他提到过很多关于伊斯兰世界的遗迹,这就是东西方知识的传递,不是单向的。
我想说一个中国的天文学家,把中国的知识带到了西方,当然我们没有太多的历史记录,但是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现有的星表。有一个星表叫做布鲁博格星表是西方的,我把它和中国的郭守敬星表进行了比较,他是元朝的。中国的星表使用的是赤道坐标系,而西方的希腊传统使用的是黄道坐标系进行测量的,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具体的细节不讲了,太深。
但是我们对于布魯博格星表的分析,我们发现他的星表是延续了西方的传统,但是我的问题是他怎么样获得数据的。我的分析显示,他实际上也是使用了中国的观测方法。也就是赤道的坐标系的观测方法。因为,你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系统性的错误通过这些就可以展示出,他当时使用的是中国的观测方法。
那么这个系统性的错误,就是这些天文仪器的应急。是在1440年的检测,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的科学知识尤其是中国的赤道式的天文观测技术,实际上也传播到了西方,这是关于天文丝绸之路,是13、14世纪的丝绸之路。
接下来看第二个海上丝绸之路。我想来介绍一下经度、纬度的概念,在明朝末的时候,立马杜应该知道,他把《坤舆万国全图》带到了中国。明朝末期的时候徐光启对立法进行了改革,他希望引进西方的欧洲方法,来进行立法的改革。通过引入这种地理经度的概念,他就能够选择西方的方法,当时有三个,一个是大统,这是明朝开始就用的,另外一个是伊斯兰的,最后他选择的是新的方法。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它使用了地理经度的概念,对日食、月食进行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所以这对他来讲是更加重要的,他原引西方的一些概念。
然后看17世纪,17世纪的时候我想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地图的制作。康熙皇帝他当时做了一个大规模的天文大地的测量,他邀请了很多的学者,其实很多的学者、传教士都是来自于法国的,请他们来参与这个项目。他们从北部黑龙江一直到海南进行这样的测绘,这是在欧洲当时无法做到的。我想提一点,中国的项目是当时清朝建国的一个主要的项目,但同时它也是世界现代科学的重要项目。因为你可以看到,当时有一个争论,就是关于地球的形状,牛顿说地球是自转的,所以它的形状和卡西尼的说法不一样,卡西尼说地球应该是更扁平一些的,所以说有这样的争论。那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天文测量项目当时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这些传教士的帮助。这实际上也是世界科学的一个项目,他们使用这样的数据来制作一个非常好的、非常有意思的地图。而这个地图在欧洲也有很多的传播和使用,有很多的版本。
所以我想使用这两个例子,一个就是天文丝绸之路,是13、14世纪的,还有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17、18世纪的,来展示一点,也就是科学实际上在文明的连接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种文明的连接,正是因为这种交流,科学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做到的。现在可能有很多的理论,比如说文明的颠覆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科学当成文明之间的连接力量。
谢谢!